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爷爷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 “最”展品讲述中国开放新故事原标题:“最”展品讲述中国开放新故事 最大的展品足足要分拆到 12 个集装箱才能容纳,“历时最长”的展品 40 多天才“漂流”到中国,最“鲜”的展品是中国贸易便利化进程提速的受益者,最新的科技从世界各地前来同场竞技。即将揭开神奇面纱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这些“最”展品,讲述着中国开放的新故事。 “最大”展品:高精尖工业产品亮相 长 20 米、宽 10 米、高 8 米,占地面积达 200 平方米,总重近 200 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吨位”最大的展品是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最新研发的机床设备“金牛座”龙门铣。虽然是“大家伙”,做的却是“精细活”。公司首席代表刘中柏介绍,这台机床精度达到了 4 微米,效率是传统机床的 3倍。“希望能通过进口博览会为‘大块头’找到一个新家。” 第 1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财政部 1 日发布通知,为支持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举办,对首届进口博览会展期内销售的合理数量的进口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按应纳税额的 70%征收。身价不菲的“金牛座”龙门铣,假如能通过进口博览会完成交易,将获得 300 多万美元的税收优惠。 “最长”路程: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 飞行到第三国,再转历时一个月左右的海运,装载着巴巴多斯人民满满热情的展品,几经周转,来到上海。“远洋轮船无法在巴巴多斯靠港,展品只能从巴巴多斯飞机运输到巴拿马,重新拆箱和装箱之后转为水运,路途时间超过 40 天。”本届博览会官方推举的国际段运输服务商、中远海运集运进口博览会综合协调组组长胡媛媛说。 未来 6 天,来自五大洲的 172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将向世界展示进展成就和国家形象,各国参展的 3600 多家企业将第 2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同中国境内外采购商充分对接洽谈、共谋进展。 “最鲜”口味:贸易便利化提速 星期一在新西兰牧场挤的牛奶,星期三就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来自加拿大的龙虾只需 36 小时就到中国居民的菜篮子里。来自加拿大的北纬 50 度生态集团总经理刘宏说,得益于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和冷链物流的普及,加拿大的新奇水产品“直送”中国消费者成为可能,“不超过 36 小时就能从海里到地球另一端的餐桌。” “贸易便利化也让‘洋水产’在中国市场更有竞争力了。”刘宏说,企业已经提前签约参加第二届进口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