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原则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目录前言儿童生理特点影响药物分布因素儿童药物剂量计算给药途径及方法抗菌药物应用抢救药使用前言药物治疗是儿科临床诊疗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小孩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用药方面决不仅仅体现在用药剂量不同的层面上,相对于成年人,儿童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是一个生长发育的个体,全身各个器官组织都处在不断发育变化的过程中,各种生理机能也在不断地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正因为这一事实,同样的药物在儿童体内药代动力学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儿科用药也必然有它的特殊性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儿童生理的特点小儿时期体液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比成人快。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较成人快,对水及电解质代谢的调节功能差,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十分敏感,易出现中毒。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消化、血液、肝肾功能不成熟,易出现不良反应和中毒。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因为某些药物使用而影响其功能和正常发育。影响小儿血药分布的因素器官的血流量体液和组织的成份体液和组织的pH值与血浆蛋白、组织蛋白结合的程度小儿因体液含量大,体脂含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脑组织脂肪含量少影响中枢N系药物的作用药物剂量计算根据体重计算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药量/kg×体重体重推算6个月内体重估计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估计6kg+月龄×0.25kg1岁~12岁体重估计年龄(岁)×2kg+7kg或8kg只知道成人剂量时可以将该剂量除以成人体重(70kg),再乘以儿童体重(该算法对年幼儿剂量偏小,对年长儿剂量偏大)药物剂量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按体重推算体表面积:体重30公斤以下者体表面积=0.035(m2/kg)×体重(kg)+0.1(m2)体重30~50kg者按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35kg1.2m240kg1.3m245kg1.4m250kg1.5m2药物剂量计算小儿剂量=药物剂量(mg/m2)×小儿体表面积(m2)如果只知道成人一次剂量或一天总量而不知每平米剂量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1.73平方米)新生儿及小婴儿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按体重计算有较大出入,新生儿和小婴儿不适合用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药物剂量计算根据成人剂量折算(1997年中国药典)小儿药物剂量按成人剂量折算表小儿年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初生~1月1/18~1/14~6月1/14~1/7~1岁1/7~1/5~2岁1/5~1/4~4岁1/4~1/3~6岁1/3~2/5~9岁2/5~1/2~14岁1/2~2/3给药途径及方法胃肠道给药胃肠道给药相对于其他给药方法是最安全的,目前绝大部分门诊病人都是以口服方式给药为主,口服给药安全,方便,省时,依从性好。各种片剂、咀嚼片、颗粒剂、口崩片,泡腾片,滴剂和混悬液都可以实现口服给药。注意给药时避免误吸,新生儿胃肠给药效果不理想。给药方法和途径臀部肌肉注射给药避免剂量大,时间长,和部位偏离引起坐骨神经受刺激或损伤,临床上已比较少采用。静脉注射室住院病人和部分急性感染较重门诊病人主要给药手段。气雾治疗只用于呼吸道患者,是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给药手段。经皮给药只用于少数几种药物,例如止热帖。直肠给药品种有限,水合氯醛灌肠是目前较好的镇静剂给药途径。儿科常用抗生素青霉素类青霉素G钠:G+球菌、破伤风杆菌、螺旋体耐酶青霉素:新青I、II、III,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特美丁:绿脓假单胞菌常用抗生素氨苄西林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美丁广谱,肠球菌、李司忒菌脲基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广谱青霉素,对G+球菌不及青霉素常用抗生素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对G-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注意剂量、用法、疗程常规监测血药浓度研究开发抗菌活性更强、毒性更低的品种小儿常用抗生素头孢菌素类第一代:首选头孢唑啉:主要作用于G+球菌次选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口服:头孢氨苄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