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与危险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危险心律失常的识别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郑英花目的目的持续监测心律(率),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持续监测心律(率),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和临床症状和ECGECG的联系的联系生命体征及压力监测,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生命体征及压力监测,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学指标指标诊断依据、治疗指导诊断依据、治疗指导电极接触不良干扰过大病人体位改变基线不稳监护仪显示图像波型紊乱心率准确性差干扰波被机器感知显示心率>实际心率基线下移,仪器不能感知某些心室波显示心率<实际心率紊乱的波形有时会被误认为心律失常准确的心电图和心律(率)如何监测到二、皮肤的准备一、准确安放心电监护电极三、正确选择导联四、合理设定心率报警上、下限一、准确安放心电监护电极RA(右臂)白色电极:放在右锁骨下,靠近右肩。LA(左臂)黑色电极:放在左锁骨下,靠近左肩。C(胸)棕色电极:放在胸上。RL(右腿)绿色电极:放在右下腹。LL(左腿)红色电极:放在左下腹。白色(红)绿色(黑)黑色(黄)红色(绿)棕色(白)5-导联电极安放注:电极颜色为美国标准,括号内为欧洲标准“Lewis”角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3:V2和V4的中间位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左腋前线,水平于V4V6:左腋中线,水平于V4V3R与V4R:右胸与V3、V4相对称胸导联电极安放V1V7V2VEV3RV4RV3V4V5V6二、皮肤的准备1、如果需要的话,在电极安放处剃毛;2、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皮肤(不可使用乙醚或纯酒精,因为这会增加皮肤阻抗);3、干擦皮肤以增加组织的毛细血管血流,除去角质和油脂。1、选择P波明显的导联,如II导联、V1导联等。2、任何导联的QRS波振幅,应足以触发仪器自身设定的心率计数敏感度。一般要>0.5mV,但也不能过高,以免影响仪器对波形的分析与判断。三、正确选择导联根据每个病人的临床情况设定报警上、下限。一般心率报警上、下限不超过病人基本心率20次/min。注意监护仪心率的设置,是以ECG(心电波)还是PLETH(血氧容积描记波)来获取,以避免不必要的报警。四、合理设定心率报警上、下限电极片长期应用易脱落,影响准确性和监护质量,应3~4天更换电极片,并注意皮肤清洁与消毒。粘贴电极时应不影响作常规心前导联心电图,避开除颤时放置电极板的位置。心电监护常见问题及处理一、心电图基线漂移特点:心电图基线不能稳定在显示屏上,时而漂出显示区域,P-QRS-T波群多能规律出现,但有时却不能显示心率。原因:电极导线接触不良;患者呼吸不平衡及身体活动;有时为仪器内部潮湿引起。一、心电图基线漂移处理:①因皮下脂肪厚、出汗等引起时进行皮肤处理,更换新的电极片,保证皮肤、电极片、导联线、监护仪连接良好。②如因患者频繁活动所致,应给予解释,取得配合。③如为仪器潮湿,连续开机24小时以排湿,保持环境干燥。二、严重的交流电干扰特点:心电图波形紊乱,无法辩别,常不能显示心率。原因:1、电源产生的干扰;2、皮肤处理不当,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使接触电阻增大;3、电极片安放的位置不当;导联线有破损或接触不良;4、监护仪的波幅和走速设置问题。二、严重的交流电干扰处理:①仪器远离主电源,尽量使用非金属床,保持周围环境干燥②做好皮肤准备。③重新粘贴电极片,并检查导联线是否完好。④将心电波幅设置在1~2mv,走速设置在25mm/s。三、心电图振幅低特点:QRS波振幅过低,监护仪无法感知,致无法进行心率计数。原因:正、负电极间距离太近或电极正好放在心肌梗死相应的体表。三、心电图振幅低处理:①更换电极位置并固定。②若是QRS波电压相差太大,电压低的QRS波未被感知引起的,可以调整波幅或更换导联。四、严重的肌电干扰特点:示波出现一种紊乱的干扰波与室颤波形非常相似,如果此时病人意识清楚,并无不适感觉,就可以肯定是干扰而不是室颤。原因:①电极放于胸壁肌肉较多的部位。②室温较低,产生不自主的肌颤。③患者精神过分紧张。四、严重的肌电干扰处理:①更换电极粘贴位置;②保证环境温度,并使患者精神放松。五、监护显示为双倍心率特点:监护仪显示的心率计数为实际的2倍。原因:电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