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心力衰竭是指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同时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系统瘀血,引发血液动力学、神经体液的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目前发病率在升高,这与人口老龄化、冠心病诊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有关,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危害:具有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是65岁以上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约59%的男性患者和45%的女性患者在首发症状5年内死亡,此外患者还存在情感和功能损害,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自我管理理念应包括: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让患者主动调节生活习惯,参与疾病诱因的预防,及自我急救方法。心力衰竭自我管理已经被提倡作为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心力衰竭自我管理理念心衰自我管理心衰自我管理:是指病人通过按医嘱服用药物、低盐饮食、运动,主动监测和管理症状、坚持治疗来维持生理平衡并在不良症状出现时采取的措施,是一自然决策过程。自我管理不等于治疗上的依从,依从只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管理要求•要求:能识别某些变化,如:水肿加重。就要每天进行自我监测,并认真记录,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监测体重,患者每天如厕后,进早餐前称体重,如果心衰病人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或每天体重的增加达1公斤以上,可以肯定有液体潴留的存在,需及时就诊。体重持续、快速的增长(每天1公斤)是心衰恶化的重要线索。心衰自我管理包。心衰自我管理方法:评估病情变化采取行动,实施对应治疗策略,评价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治疗方法,促进病情稳定。心衰自我管理行为1、服药2、监测症状3、饮食依从性4、限制液体5、限制饮酒6、运动7、戒烟8、预防行为9、非处方药10、减肥心衰自我管理的困难合并有其他疾病;抑郁症与焦虑症自我认知能力睡眠障碍健康素养等服药抑郁对出院医嘱缺乏理解对医生提供似乎不一致的医嘱感到困惑服药的态度药物的费用药物的副作用不相信药物的作用症状减轻后停药监测症状心衰患者缺乏自我认识不能识别早期症状不能每天监测体重不能每天监测尿量不能正确判断运动耐受量等监测症状•早期症状自我第一时间判断病情变化: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最终的发展阶段和转归,判断自己是否发生心衰,或者是否处于心衰阶段就非常重要。任何判断是否是心衰,简单的方法就是,多留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容易心慌、夜间气短憋醒、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原因不明的下肢浮肿,体重增加等症状,定期到医院作身体检查,特别要关注在心脏超声检查中的一个指标:EF值监测症状早期症状EF值叫射血分数,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反映心脏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人是50%~75%,心脏出现问题时会是36%~49%,如果是35%或以下时,就说明心脏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了。饮食依从性•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已经形成喜欢吃腌制品的习惯,要改变这种习惯并非易事。根据调查显示,67.4%的人认为不能改变饮食习惯,只有当患者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险越高时,患者遵从医嘱的可能性越大,患者认为采取遵从医嘱行为将获得利益时,患者依从性才能增高。饮食依从性•家庭支持:患者家属对患者饮食依从性影响很大。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遵医饮食有积极作用,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同时也应对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来,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饮食依从性•健康教育: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清淡易消化每日食盐的摄入量<5g心功能Ⅲ级<2.5g心功能Ⅳ级<1g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可适当放宽,少量多餐,调整血钾。(建议患者使用标准用量的小盐勺,以方便控制盐的用量)。限制液体限制水的摄入:心衰患者每天液体摄入小于2L,重度心衰患者每日最多可吃或喝1.5~2升水。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可采取一些方法减少液体的摄入,例如:服药时可用酸奶、果酱等一起吞服。口渴时可不断漱口或含一块冰,夏天口渴可吸食无糖冰棒等,迅速解除口渴感。限制饮酒•心衰患者限制饮酒的资料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