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患儿的护理新生儿脐炎患儿的护理概述脐带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之道。出生后,在脐带根部结扎、剪断。一般出生后7-10天脐带残端脱落。脐部血管与新生儿血液相连。概述常规脐部护理洗净双手,一手提起脐带结扎线,另一手取75%酒精棉签依次消毒脐带断面(1根),自断端擦至脐带根部(1根)。以脐根为中心螺旋擦拭至周围皮肤(1-2根)。最后消毒脐带结扎线(1根)。概述分娩时脐带断开概述出生时脐部情况概述出生两天后的脐带概述脐带脱落的情况概述脱落后的情况概述脐炎定义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脐部处理不当,细菌入侵脐带残端,并在此大量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或是脐带创口未愈合又受爽身粉等异物刺激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一般可以治愈可造成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败血症评估诊断目标评价措施护理程序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三.实验室检查四.心理社会评估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混合型细菌感染感染方式::旧法接生消毒不严尿液污染脐带浸湿爽身粉刺激1.血常规:WBC2.细菌培养+可确诊身体评估:早期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渗液、湿润。此时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局部红肿,有脓性渗出。严重者红肿明显、脓液增多,脐窝内组织腐烂、有臭味,患儿可有拒奶、少哭、发热、烦燥不安等;病情危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腹膜炎而危及生命。慢性脐炎护理诊断诊断目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患儿皮肤黏膜恢复完整患儿不出现并发症患儿家长掌握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与护理知识及技能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败血症、腹膜炎家长缺乏知识缺乏新生儿脐炎知识有关护理措施一、清除感染灶二、保持脐部清洁、干燥三、病情观察四、健康教育轻症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涂以75%乙醇,每日3次。重症在轻症处理基础上,辅以抗生素溶液局部湿敷,若有波动感应及时切排。慢性肉芽肿可予电灼或硝酸银烧灼避免尿液污染脐部伤口洗澡时,避免洗湿脐部,洗澡后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窝水,并用75%乙醇消毒监测体温观察脐部红肿、脓性分泌物好转与进展情况。如出现体温异常、少吃、少哭、少动等可能为败血症;腹胀、腹肌紧张、腹部触痛可能为腹膜炎。出院指导脐炎已愈合不必处理出院后脐部残端为脱落或有轻度红肿,应做好脐部护理脐炎预防普及新法接生断脐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断脐后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护理评价评价护理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患儿皮肤黏膜恢复完整患儿不出现并发症患儿家长掌握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与护理知识及技能2.患儿男,足月儿,生后5天,母乳喂养。出生第3天食奶量明显减少,第4天皮肤出现黄染而就诊。体检:体温38℃,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诊断为新生儿脐炎。此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大肠埃希菌B.铜绿假单胞菌C.溶血性链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表皮葡萄球菌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护理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护理概述败血症定义:是指病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无特征性,仅有严重感染中毒症状治疗原则: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局部病灶;对症、支持治疗内容目录目标评价评估诊断措施护理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评估实验室检查健康史一、致病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二、感染途径产前感染:母体感染通过胎盘(血行)产时感染:污染的羊水或助产消毒不严(上行)产后感染:细菌经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呼吸、消化道三、易患因素新生儿免疫功能均不完善,已发生感染,且局限能力差身体评估败血症患儿多无特征性表现早期可出现反应低下、食欲不佳、哭声低弱,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和体温不稳定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黄疸,面色苍白,腹胀,肝脾肿大,皮肤黏膜出血等中毒症状重度会有烦躁、惊厥、嗜睡、昏迷等中枢症状及休克表现或呼吸急促、不规则、暂停部分患儿会有脐炎、口炎、皮肤脓疱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