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新闻采访的定义、特点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一)对现有新闻采访定义的讨论第一类:“素材搜集”说。第二类:“调查研究”说。第三类:“互动行为”说。(二)关于新闻采访定义的基本理念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1.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需求。2.采访对象是各色各样的人。3.以与人平等地沟通为手段。成功案例:记者艾丰采访湖南省地矿局高级技术人员骆正常对比案例:对制造假酒的嫌疑犯的采访4.要旨是发现和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5.有极强的时效性要求。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985年,记者艾丰采访湖南省地矿局高级技术人员骆正常。骆正常因其重大发明,成了当时地矿部第一个万元重奖的得主。艾丰估计了骆正常的年龄,于是就先从其年龄开始发问,果然发现对方和自己是同龄人,均于1957年考入大学。这种认知和情感上的拉近显然为后面的采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骆正常在以后的谈话中不断插入这样的话:“老艾,这事谁都不知道,别的记者我都没说过!”“老艾,这事我们局长现在还不知道,头一次跟你说!”艾丰顺理成章地在这样的对话中获得了他所需要的材料。而几乎是同时,另一个记者也试图采访骆正常。此记者一开始就问:“你的科研成果名字叫什么呀?”这使骆很不愉快。接着又问:“请问,你的科研成果有什么经济价值啊?”骆回答说:“关于经济价值,我也说不清楚。”那记者说:“连你都说不清楚,我怎么进行报道呀?”骆说:“你不报道就不报道吧。”结果是不欢而散。返回•问(记者):你叫什么名字?•答(嫌犯):(望问者,怔了怔)我叫×××。•问:家住在哪里?•答:我家住××村××。•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答:因为……因为……所以……就……•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我当时想……•问:如果当时不成功或者发生意外你又做如何打算?•答:我,我当时没想这么多。•问:难道一点都没有想过?•答:这……•问:这是不是假酒?•答:(欲辩)我们原……•问:(挥舞话筒)别说什么了,我只问你是不是假酒?•答:……返回三、新闻采访活动的难点第一,既要有速度,又要有深度。第二,既要快速,又要准确。第三,报道既要生动形象,又不允许有任何虚构。第四,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现场报道,难度更大。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符号互动行为(二)成功的新闻采访必备条件1.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2.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3.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这样才能对采访对象的生活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写出深刻和感人的新闻报道。二、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对新闻事实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认知过程。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新闻记者的渊源和发展记者:新闻事业机构中以采写或者采制新闻为本职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专职跑外勤的。•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是在16世纪的威尼斯诞生的。•我国的职业记者,是在第一个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办后出现。•1899年3月,在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第7册上,第一次出现了“记者”这个称呼。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记者”的名称。•世界上第一家新闻通讯社,是1835年在巴黎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即“法新社”的前身。新闻记者—黄远生•曾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写作特点: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四是语言通俗生动。•新闻思想:他主张记者要与党派划开界限。•新闻理论:四能。新闻记者—邵飘萍•邵飘萍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