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孔祥明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第第77版版第十章第十章荨麻疹与药物性皮荨麻疹与药物性皮炎炎第十章荨麻疹与药物性皮炎第一节荨麻疹第二节丘疹性荨麻疹第三节药物性皮炎本章重点荨麻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第一节荨麻疹一.概念: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二.病因:1.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动物、植物性食物以及食品添加剂;2.药物:青霉素、阿司匹林、可待因、血清制剂、疫苗等;3.吸入物:花粉、皮屑、羽毛、灰尘、甲醛、真菌孢子等;4.感染: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寄生虫:如疟疾、蛔虫等;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癣菌疹等。荨麻疹5.昆虫叮咬:虱、跳蚤、黄蜂、蜜蜂、毛虫等;6.物理及化学因素:冷、热、日光和机械刺激等;7.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精神紧张、妊娠等;8.内脏疾病:红斑狼疮、淋巴瘤及风湿热等;9.遗传因素。三.发病机理:1.变态反应:主要为Ⅰ型,少数是Ⅱ型或Ⅲ型;2.非变态反应:某些毒素、药物及食物荨麻疹四.临床表现1.急性荨麻疹发病急,部位:全身任何部位皮疹:红色苍白色、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但新风团又陆续出现,此起彼落症状:皮肤瘙痒,有时腹痛、腹泻,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荨麻疹2.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病程超过1.5个月。3.人工荨麻疹:手抓或钝器划其皮肤后,该处出现暂时性红色条状隆起,常伴有瘙痒。人为性荨麻疹荨麻疹4.血管性水肿在眼睑、口唇等组织松弛部位发生的局限性肿胀,边缘不清,持续1~2日自行消退常反复发作。荨麻疹5.胆碱能性荨麻疹在运动、重劳动、受热、饮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直径2~3mm小风团,不融合,半小时至1小时内消退,除掌跖外,皮疹可泛发全身,以青年人多见。除有剧痒外常伴有头痛、腹痛、流涎、瞳孔缩小等。荨麻疹6.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深在性肿胀,8~12小时后消失,多发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压部位。7.寒冷性荨麻疹:分家族性和获得性两型。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婴儿开始持续终生。除出现皮疹外,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关节痛、粒细胞计数增多、被动转移试验阴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开始于儿童或成人,在气温骤降或接触冷水冷风时,在皮肤露出部出现风团,持续半小时至3~4小时,严重时可出现胸闷、心悸、腹泻、晕厥、手麻、唇麻等。冰块试验和被动转移试验阳性,多见于女性青年。荨麻疹8.日光性荨麻疹:暴晒日光或紫外线后,在照光部位出现风团,并有瘙痒和针刺感。严重者可出现畏寒、晕厥、腹痛、乏力等全身症状。9.血清病型荨麻疹:注射血清疫苗或药物后除皮肤出现风团外,可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有的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10.接触性荨麻疹: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后发生风团和发红,可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机理不明者三种。荨麻疹五.辅助检查:主要为过敏原检测,分为皮肤点刺试验和特异性IgE检测六.诊断:根据病史和各型荨麻疹皮疹的特点,不难诊断。七.鉴别诊断:注意与荨麻疹性血管炎相鉴别荨麻疹八.治疗:去除病因,减少诱因,适当药物控制为原则。1.过敏原检测;2.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扑尔敏、赛庚啶等,第二代: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叮等,3.钙剂: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等;4.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静脉滴注;第二节丘疹性荨麻疹一.概念:发生在婴儿及儿童的鲜红色风团性丘疹性疾病。二.病因:多与蚤、螨等节肢动物等叮咬后产生的变态反应有关。少数由鱼、虾类等食物过敏或胃肠消化障碍所引起丘疹性荨麻疹三.临床表现:1.年龄:儿童,2.季节:温暖季节,3.部位:腰、臀部和四肢,4.皮疹:纺锤形鲜红色风团样损害,中央有丘疱疹、水疱或大疱,风团样损害较快消退而留下坚实丘疹。5.症状:瘙痒明显。丘疹性荨麻疹四.诊断:发生于婴儿及儿童风团样纺锤状丘疹,顶端有小水疱,同时伴瘙痒五.鉴别诊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