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的护理Contents目录一、引流管的护理原则二、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三、常见引流管的护理1引流管的护理原则一、引流管的护理原则0102030405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标准预防原则。告知患者及家属放置引流的目的,位置,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等,取得患者配合。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嘱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离心方向挤捏,保持通畅。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护理原则一、引流管的护理原则0607080910及时发现及积极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并发症标识清晰。有两根或两根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摆放整齐有序。掌握好拔管时间和拔管指征。做好拔管后护理。拔管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及伤口等的护理。根据病情及引流管,引流装置的性质,定期更换引流管或引流装置。护理原则预防处理:防止引流液发生逆流,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装置。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若阻塞可用注射器回抽,但禁止擅自冲洗。预防处理: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06.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感染引流不通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2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二、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无菌01密闭和妥善固定02引流通畅03观察引流液04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053常见引流管的护理1、胃肠减压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2.评估口腔黏膜、鼻腔及插管周围皮肤情况;了解有无食道静脉曲张。3.评估胃管的位置、固定情况及负压吸引装置工作情况。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5.评估腹部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1、胃肠减压的护理(二)操作要点。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洁鼻腔,测量插管长度(从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2.润滑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3.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并做好标记。1、胃肠减压的护理4.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黏膜。5.保持胃管通畅,定时回抽胃液或向胃管内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冲管。6.固定管路,防止牵拉,并保证管路通畅。7.记录24h引流量。1、胃肠减压的护理8.口服给药时,先将药片碾碎溶解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夹管30min。9.给予口腔护理。10.必要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11.定时更换引流装置。12.拔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未端,嘱患者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1、胃肠减压的护理(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配合方法。2.告知患者及家属防止胃管脱出的措施。1、胃肠减压的护理(四)注意事项,1.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时,应先撤去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领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2.插管时患者出现恶心,应休息片刻,嘱患者深呼吸再插入,出现哈咳、呼吸困难、发组等情况,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新插入。1、胃肠减压的护理3.食管和胃部手术后,冲洗胃管有阻力时不可强行冲洗,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4.长期胃肠减压者,每月更换胃管1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2、留置尿管的护理——目的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盈状态,避免术中误伤。3.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病人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5.为尿失禁病人行膀胱功能训练。2、留置尿管的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①乳胶尿管气囊内一般注入10-15ml无菌溶液,硅胶尿管应根据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注入等量的无菌溶液,轻拉尿管有阻力感,即证实尿管固定于膀胱内。②使用“I”型胶布或导管固定器固定尿管,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避免接触地面。③每周一次将气囊内无菌溶液排空,然后按规定容量注入无菌溶液。2、留置尿管的护理——要点2.尿管标识清晰,注明留置日期、时间,固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