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17秋本科护理李璐小讲课内容•病例介绍•复习疾病相关知识•根据病情提出护理诊断•护理难点病例介绍•病史:患者因左侧肢体乏力伴呕吐2小时入院。昏迷状,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0.5cm,右侧瞳孔0.2cm,对光反射消失(-).gls评分4分,头颅CT报告示:右基底节区出血,约4.8*7.0*5.0cm大小,局部组织水肿,出血部份破入蛛网膜下腔。入院后遵医嘱下病危、一级护理、禁食、吸氧、心电监护、保留导尿、予抗感染、降颅内压、脱水、利尿等治疗。现患者神志呈昏迷状,gls评分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cm,对光反射灵敏。头部敷料清洁干燥,持续吸氧通畅3升/分,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SPO295%-99%之间.体温为37.5-38.5℃之间。血压为舒张压78-98mmg,收缩压为135-160mmg之间。病例介绍•查体:神志呈昏迷状,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0.5cm,右侧瞳孔0.2cm,对光反射消失(-).gls评分4分,头颅CT报告示:右基底节区出血,约4.8*7.0*5.0cm大小,局部组织水肿,出血部份破入蛛网膜下腔。入院时初步诊断:•1)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2)高血压;•头颅CT检查•生化检查•血液分析检查住院期间各种辅助检查诊治经过入院后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病危,吸氧3升/分,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节律齐。保留导尿,引流出淡黄色尿液。予禁食,控制颅内压,护脑、护胃、药物止血等治疗,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急诊在全麻下行右基底节区颅内血肿清除术。诊治经过术后予颅内引流管接予床头,引流出淡红色血性液体。静脉输入止血、护脑、祛痰、护胃、降颅内压等治疗,吸氧5升/分,多参数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缓。于26/2日拔除气管插管,行气管切开术,上管饲。于28/2在无菌操作下拔除颅内引流管。诊治经过术毕于22:30回病房,神志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0.2cm,右侧瞳孔0.5cm,对光反射消失(-)gls评分3分,头部敷料清洁干燥,颅内引流管通畅,引流出血性液体,予气管插管吸氧5升/分,多参数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为50-60次/分之间。保留导尿引流出淡黄色尿液。于23/3日神志呈昏迷状,左侧瞳孔0.2c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0.3cm,对光反射(+),gls评分6分。体温39.1℃遵医嘱行温水擦拭后降至38.4℃。于24/3日拔除气管插管,行气管切开术,上管饲。于24/5在无菌操作下拔除颅内引流管。现在病人情况:现患者神志呈昏迷状,gls评分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cm,对光反射灵敏。头部敷料清洁干燥,持续吸氧通畅3升/分,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120次/分之间。SPO295%-99%之间。体温为37.5-38.5℃之间。血压为舒张压78-98mmg,收缩压为135-160mmg之间。疾病相关知识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的一个好发部位,在多年血压控制不好的基础上,患者血压的骤然变化,常会引起基底节区出血,对于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常会出现左侧肢体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如果出血量比较小的话,也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特别是出血量达到30毫升以上,伴有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其他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需要考虑神经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清除血肿,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病因高血压脑出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者毛细血管引起的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一种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最常见又严重的疾病。高血压病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病化,突出表现是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既是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血压剧烈升高,导致以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者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出血量少时,血肿可以自行吸收消散,症状逐渐缓解。壳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