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污水处理现状1 油田含油污水的来源油田污水主要包括原油脱出水(又名油田采出水)、钻井污水及站内其它类型的含油污水。1.1 采出水在油藏勘探开发初期,通常情况下原始地层能量可将部分油、气、水驱向井底,并举升至地面,以自喷方式开采,称为一次采油,一次采油采出液含水率很低。但是如果油藏圈闭良好,边水补充不足,原始地层能量迅速递减,一次采油的方式就难以维持。为了增加采收率,需要向地层补充能量,实施二次采油。二次采油有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等方式,全国大部分油田的开发井都采用的是注水开发方式,即注入高压水驱动原油使其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注水后,注入水将随着原油一起被带出,称为采出水。稠油油田开发则是从油井向地层注入高压水蒸汽,注入一段时间后,水蒸气将稠油减粘,原油与水蒸气冷凝水混合在一起从油井中采出,这种水也成为采出水。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采出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东部各油田的采油含水率已经超过了 85%,大庆油田的采油含水率更是高达 90%以上。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油田相继进入了三次采油阶段,主要采用的三次采油技术是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目前在大庆、大港和胜利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与一般采油污水相比,三次采油污水具有以下特点:(1)组成上除含有石油烃类、固体颗粒、无机盐和细菌等常规采油污水含有的物质外,还含有大量残余的聚合物 PAM,质量浓度高时可达到 500mg/L 以上,PAM 是一种难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物质,污水中 PA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X106~5X106;(2)污水的黏度大,污水的黏度主要由 PAM 引起,并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45°C 下,当 PAM 质量浓度从 80mg/L 增大到 520mg/L 时,污水黏度从 0.8mPa•s 增加到 3.5mPa•s,水驱采油污水的黏度一般为 0.6mPa•s;(3)污水中油滴的初始粒径小,油滴粒径中值为 3〜5 口 m,粒径小于 10um 的占 90%以上,水驱采油污水中油滴的初始粒径中值为34.57 口 m,油滴粒径小不利于其聚并和浮升,油水分离难度增大;(4)污水乳化程度高,污水中的 PAM 集中在油水界面上,与乳化剂一起形成强度较大、弹性良好的复合膜,破乳困难。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三次采油污水是一种黏度较大、乳化程度较高、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水。此外,油井开采过程中,完井、洗井、酸化压裂等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原油从油井采出后会被输送至油气集输联合站,进行油水分离之后外输,合格的原油含水率仅为 0.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