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实验室的质量监督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难点,下面就质量监督的定义、目的、对象、方法等进行阐述。实验室的管理者对实验室的产品(数据和结果)质量负全责,一旦出现质量事故,他(她)们要承担法律责任。 而产品的一系列质量活动是由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去开展的,虽然各职能部门明确了职责分工,也有一整套质量控制的办法、程序。但是,相关人员是否严格按程序办事,这些程序是否确实有效, 实验室的管理者需要组织一部分独立的人员对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活动或人员实施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技术核查、质量监督,以便及时发现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促进质量控制有效实施。实验室的人员是十分重要的,是实验室的第一资源, 只有对人员控制好了, 才能确保实验室的产品(数据和结果)的正确、可靠,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的人员实施监督。对人员的监督是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室内部循环自我完善的有效措施,它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必须十分重视。一、质量监督定义:为了确保满足规定要求,对实体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注:1、可由顾客或以顾客名义实施质量监督;a)顾客可以到实验室监视与其工作有关的操作(4.7) ;b)这种监督可以由顾客进行,也可以顾客的名义进行,以顾客的名义可由顾客指定,也可由实验室自己以顾客的名义进行;c)在确保其他顾客的机密的前提下进行。2、质量监督可包括为防止实体 【如过程】 随时间推移而变质或降级所进行的观察和监视的控制;3、“连续的”一词是指持续的或一定频次的。4、验证 ---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变换方法进行计算;-----将新设计规范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进行试验和演示;-----文件发布前的评审。5、确认 ---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确认所使用的条件可以是实际的或模拟的。6、实体 --- 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认可准则对实验室质量监督的要求:1,导则 25— 4.2e )指出:由熟悉检测和/或校准和(或)校准方法和程序、了解检测和/或校准和(或)校准工作目的,以及懂得如何评定检测和/或校准和(或)校准结果的人员实施监督。监督人员与非监督人员的比例应足以保证监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