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延大附中预习导学案专用纸年级:初三科目:语文使用日期: 2013-1-14 学生姓名:课题《诗经两首》第一课时教师牟善鑫学习目标和要求了解诗经,背诵诗经重点、难点背诵这两首诗歌一、补充资料: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2、诗歌来源:(1)王官采诗说(2)公卿献诗说(3)孔子删诗说3、表现手法 :赋、比、兴。“赋”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2 / 7 4、诗经“六义” 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 160 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 〕、鄘〔 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kuai〕、曹、豳〔 bī n))《雅》 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 共 105 篇。 其中大雅 31 篇,小雅 74 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颂》 包括《周颂》(31 篇),《鲁颂》(4 篇),和《商颂》(5 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 40 篇。二、美读古诗,品尝诗“味” 。1.听朗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速、感情基调,感受诗中的美妙意境。2.学生领读、齐读。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划准朗读节奏:《关雎》是四言诗,《蒹葭》以四言为主,应该是两字一顿( 《蒹葭》中“宛在水中央”句的节奏应该是“宛在/水中央”);诗句回环往复,要读得音韵和谐,有一唱三叹之妙;这是两首古典爱情诗,传达的是上古纯洁健康的爱情,要读得声情并茂。处理好轻重读:《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第一节音调舒缓平正,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赞叹和思慕,“好逑”宜重读。第二节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仍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渴慕,但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要读得“哀而不伤”。第三节要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