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人名片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 )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 与韦应物并称为“韦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被贬期间,得以接触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有《河东先生集》。二、诗词故事刘柳之谊在古代文人中,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谊格外动人,可谓此生不渝的“死友”。他二人同年中进士,又怀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同一贬再贬。流放过程中,二人诗书往来不断,彼此鼓励、安慰。柳临终前写信向刘托孤。刘接信后失声痛哭,“如得狂病”。 他亲自编定了三十卷的《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 ,亲写序言, 以后又将柳之遗孤抚育成人。三、文题背景1.广西柳州柳侯祠对联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注柳侯:指柳宗元。贾傅:汉初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潮:指韩愈,因其曾被贬潮州刺史。儋:指苏轼,因被贬琼州别驾,住地海南儋耳。河东:柳宗元祖籍地。永柳:永州、柳州。2.公元 805 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 )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城上 /高楼 /接/大荒△ ,海天 /愁思 /正 /茫茫△ 。惊风 /乱飐 /芙蓉 /水,密雨 /斜侵 /薜荔 /墙△ 。岭树 /重遮 /千里 /目,江流 /曲似 /九回 /肠△ 。共来 /百越 /文身 /地,犹自 /音书 /滞/一乡△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本诗是以哀景写哀情。尤其是哀苦、忧怀之情,写得凄婉动人。二、悟读,诗情画境这萧瑟的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