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一、词人名片辛弃疾为人豪爽,尚气节,具备出将入相的文才武略,而一生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寄之于词。其词多咏恢复之志,长于议论,感愤淋漓,承读苏轼的豪旷词风,拓展出南宋豪放词派的新境界。辛词风格多样,豪纵雄放之外,或清丽妩媚,或苍凉沉郁。其词内容博大深厚,艺术造诣之高超、创作个性之鲜明皆超出前人,为宋代最杰出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传世。二、诗词故事辛弃疾的执政才干辛弃疾在任湖南安抚使期间,曾创办了一支两千五百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怎么办?辛弃疾自有办法,他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二十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三、文题背景丑奴儿,词牌名,采桑子的别名。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三十里,有博山寺、雨岩等名胜。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常闲游博山,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是他在博山道中一墙壁上题写的。全词抒发了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抒发的苦闷。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少年 /不识 / 愁/滋味,爱上 /层楼△ 。爱上 /层楼△ ,为赋 / 新词 / 强说 /愁△ 。而今 /识尽 / 愁/滋味,欲说 /还休△ 。欲说 /还休△ ,却道 / “天凉 /好个 /秋△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词用对比手法写出一个“愁”字。宜用朗读,读出“愁”之轻重、真假和曲折表达。少年之“愁”是假愁、淡愁,“而今”之“愁”是真愁、浓愁。两种愁,宜对比读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看似轻松洒脱,实含不尽沉重抑塞,这是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不得抒发的曲折表达。二、悟读,诗情画境他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沧桑,积蓄了太深的忧愁苦闷, 他深知人生的无奈, 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不得已的选择,一首《丑奴儿》道尽“天凉好个秋”!三、品读,鉴赏评析1.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全篇写“愁”, 上、下片用了三个“愁”字。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案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