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评委称莫言曾多次入围:好几个夏天都在读他的书贺拉斯· 恩格道尔每年备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如何产生的?莫言获奖引起争议了吗?昨天 , 第三届 21世纪世界华文学高峰会议在南京大学举办, 瑞典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委会成员之一贺拉斯· 恩格道尔院士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他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 透露了诺奖产生的幕后故事。上千提名决出5 个候选人 , 所有作品要通读“诺奖评委会要熟悉各个国家的创作群体, 接触各个国家的文学, 评选是一个巨大的工作。”贺拉斯说 , 评这么大的奖 , 想必很多人认为这是很傲慢的举动,“这次来参加会议, 就是想减少傲慢 , 传达这层意思 : 其实我们不傲慢。”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是如何从浩瀚的文学海洋中产生的?哪些人能起到关键作用?贺拉斯详细道来 : 每年 2 月 1 日提名截止 , 有四类人可享受提名资格: 各国作协主席、 文学正教授、院士及院士机构成员、诺奖得主。 评委会每年都会收到上千提名, 大多是重复的 , 最后会形成200 多人的名单 , 汇成一本档案 , 包括各人的简介作品等, 这是评选的基础工作。瑞典学院5位院士将组成评委小组进行遴选。“当然 , 这 200 多人不可能都讨论。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个长名单缩成20 多人的短名单 ,这 20 多人就是当下的文学精英。我们讨论的内容都是非常保密的, 如果泄密会判死刑。”贺拉斯说 ,5 个人有所分工 , 比如有人专门看诗歌类作品, 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讨论的结果 , 就是将 20 多人再缩小到5 个人的范围 , 一直到 5 月底产生最后的5 个候选人。这之后, 瑞典学院 18 个院士将在一起讨论, 他们要用整个夏天的时间认真研读5 个候选人的作品, 这个工程非常大 , 涉及 40 多种语言。 当然 , 院士团里通晓十多种语言, 能看德法俄等各种译本,90%的书可以自己读 , 也有院士专门读中文写中文。当然 , 遇到特殊语言 , 也可定制翻译 , 用保密的方式邀请翻译 , 而译文是不能出版的。经过一个夏天的阅读,5 位院士将分别提交报告, 这个报告 50 年后才可公布 , 相当于给未来写论文。之后, 全院召开四五次会议, 经过讨论 , 将 5 个人减少到2 个人 , 再投票 , 决出最后的胜者 ,9 月底 10 月初正式对外公布。莫言多次入选候选人中国作家有活力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此前是不是多次获得提名呢?贺拉斯说 , 一个获奖作家在短名单里出现的次数至少两次。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