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一、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等特点。1.强制性,又称义务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2.普及性,又称统一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3.免费性,又称公益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二、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1.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该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只颁布而没有实行。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推行了“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该学制主要继承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3.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4.1995年颁布《教育法》1995年《教育法》对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做出了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理论(一)宗教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二)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三)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四)教育无目的论二、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高举邓小乎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第一,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各时期均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第二,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素质要求。第三.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教育研究的基本1.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