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祁连山沿山区就贫困乡镇扶贫开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加大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科技推广和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力度,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整体欠发达贫困地区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尤其是甘肃河西地区祁连山沿山一带与川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沿山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相对贫困程度不断加剧,农民群众贫困和民生的问题依然严重。一、祁连山沿山区贫困现状以地处河西地区中部的张掖市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贫困人口仍然较多。张掖市沿山地区民乐县的南丰乡、山丹县的陈户乡、高台县的新坝乡、临泽县的倪家营乡等 16 个乡镇共有农户万户,人口万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196 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测算,这些乡镇的贫困人口达到万户、万人,占总户数的%、总人口的 %,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生存环境十分严酷。这 16 个乡镇均都地处海拔20XX米以上的祁连山浅山区,气候寒冷,霜期过长,地势倾斜、海拔梯度大,年降水量不到150 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 毫米以上, 水资源极度匮乏, 土地贫瘠, 人均水浇地仅亩左右。3、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由于沿山地区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XX年遭受 60 年不遇的大旱,粮食作物受灾严重,农民群众出现粮荒,政府不得不开仓借粮2125 万公斤 ;20XX 年民乐县发生级强烈地震, 受灾群众达到万户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亿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灾返贫人口达到万人。4、区域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沿山区只能种植青稞、豆类、油菜等传统作物,但品质差、产量低,亩均收入仅200 元左右,特别是国家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政策实施后,可利用的耕地、草场分别减少了29万亩和30 万亩,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大幅度萎缩,新的产业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陷入困境。5、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这16 个乡镇地处祁连山区,远离国道、省道和县城,交通不便,目前,仍有22 个村不能正常通车 ; 有 76 个村 74218 人、万头牲畜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