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贵州凯里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汇总

贵州凯里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汇总_第1页
1/13
贵州凯里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汇总_第2页
2/13
贵州凯里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汇总_第3页
3/13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7 届高三 3 月联考语文试题第 I 卷一、现代文闺读(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中和之美”之于当下文学创作的意义张丛 皞“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悲喜不要过度,情绪不宜宣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创作某些消极惰性倾向的平衡抑制功能。“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是现实的镜像和反映,文学是历史处境与社会精神的折射。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改革是温和渐进,罕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烈变迁。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大爱大恨、 大起大落、 大喜大悲、 大善大恶是极端化体验。 “暴风骤雨”与“疾风劲雨”不是感受的普遍状态,“和风细雨”和“微风小雨”方是生活的主旋律。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中国传统美学在20 世纪失去影响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丧失了阐释力,不能全面而有效的诠释现代中国社会的生存体验。重提“中和美学”,不是要在文学创作中建构生活的应然状态,而是它本身就切近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在某种意义上,“中和美学”是一个通向“中国故事”的路标,凭借它,文艺更容易到达“非虚构”生活的临界状态。“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天籁的作品。这类创作有对人的价值生活和伦理处境的深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贵州凯里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汇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