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至2015年),是锦绣商城建设的关键时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商城县“十二五”规划,对于抢抓和利用好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推进商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家、省、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和要求,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中共商城县委关于制定商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编制了《商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纲要》全文采用篇章结构,共分四篇十八章。内容包括“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第一篇对“十一五”时期商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回顾,并对“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第二篇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篇是《纲要》的核心部分,共分七章,分别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高新工业区、农业试验区、文化旅游区、生态示范区、产业承接区和富民保障区建设等七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第四篇对确保规划的实施和落实提出了保障措施。第一篇全面实施“五大战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是商城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是商城形象快速提升的五年,也是我们奋发有为、乘势而为、大有作为的五年。商城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进入了蓄势跨越的新阶段。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商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化和开放带动“五大战略”,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有序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4.8亿元,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9:41.4:25.7调整为28.8:41.1:30.1,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之和由67.1%上升到7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4.7亿元,年均增长20.2%。人均生产总值由5546元增长到13929元,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50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4元,五年均增长了近1倍。第二节农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十一五”末,粮食总产达35.8万吨,连续六年保持稳产丰产,连续三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水稻、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油料总产达到5.1万吨,年均增长7.3%。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5家,80%以上的龙头企业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3家,入社社员5.3万人,带动农户7.4万户。农机装备总量达到3.27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7.71万千瓦。建成了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温控智能化育秧工厂。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5.8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9%,林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全县茶园面积达20.1万亩,红茶成功研发,大幅度提升茶产业效益,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产茶先进县”荣誉称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9亿元,规模以上养殖场(户)达到1178户。渔业总产值达到2.53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水保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改造坡耕地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1万亩,累计整修渠道300公里,治理河道150公里,水电站技改3座,解决农村17.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7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第三节工业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