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重要性。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而近几年来,人们对少年儿童中智力和文化水平与心理品质行为规范养成的相对滞后矛盾已越来越关注,由此利用少先队组织形成强化养成教育,注重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达到培养其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便成为少先队当务之急。一、少先队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为什么许多少先队员背《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为什么许多队员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少先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少先队员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要主动行队礼问好,见到谁的自行车被风刮到主动上前扶起,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下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二、少先队的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是,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得多。如果低年级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低年级新生的特点,利用低年级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广大德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实、抓小、抓早。比如,对刚入队的少先队员进行“爱红领巾”教育,让队员开展“戴洁净红领巾”活动,进行爱班级爱学校教育,开展“唱校歌,讲校训”教育,进行文明守纪教育等等。三、少先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作为少先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