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资治通鉴概说

资治通鉴概说_第1页
1/14
资治通鉴概说_第2页
2/14
资治通鉴概说_第3页
3/14
《資治通鑑》概說【「編年」體及其發展】【編撰過程及其書名】【體例──編年體通史】【內容】【宗旨──以史為鑑,而資治道】【影響:「通鑑學」】【價值】【附錄】引言:「編年」體及其發展錢穆:中國人對於人事上的觀察與記錄,從古就注意到,那就是「歷史」。中國人對於人事特別看重「本末常變」四個字。人事有本有末,又有常有變。能把一件事分著年記載下,一年中又分著時、月、日記載下,這才可以記載出這件事情演變的真象。⋯⋯事情的複雜性 、變化性,定要從編年裡去看,才懂得這事之本末與常變。張傳璽:按照年、時、月、日時間順序編排史事的史書體裁,稱為編年體。它的萌芽形式是標時記事,這種記事方法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經使用,就是用干支紀日記事。⋯⋯據《史記》記載周代王室與各諸侯國世系紀年的情況來看,西周末年開始,大都已經有了準確的連續不斷的按年記事的歷史記載,如晉史《乘》、鄭史《志》、楚史《檮杌》、魯史《春秋》等,都是史官年代順序記載的各諸侯國的歷史。史官按年代順序記載史事形成的檔案材料,稍事整理編訂,就成為早期的編年史。東漢末年,荀悅依《左傳》之體,對《漢書》刪繁存要,撰成《漢紀》,體例嚴整,文字簡潔,述事明確,開創了編年體的斷代史。從兩漢到南北朝的各朝國史,大都兼有二體,南朝梁阮孝緒的《七錄》,於國史類就兼錄編年、紀傳二體史籍。唐初修《隋書.經籍志》,史部類目基本上沿用《七錄》,但是卻把《七錄》的國史類分為「正史」與「古史」兩類,正史類著錄紀傳體史書,古史類著錄編年體史書,揚紀傳而抑編年。劉知幾在《史通.古今正史篇》中雖然還把編年與紀傳並敘,但總觀全書,也已明顯地表露出揚紀傳而抑編年的傾向。從此,紀傳體壟斷了「正史」地位,獨居各種史體之首,編年史體屈居其次。到了宋代,司馬光撰《資治通鑑》,使編年史一變長期沉寂的局面而得到了飛躍的發展,把編年史的編纂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峰。在它之後,史學界迅速掀起一股 「《通鑑》 」熱,出現了撰寫編年史的高潮。「編年」體的出現比「紀傳」體早。晉太康年間汲塚出土的《竹書紀年》,殆戰國時魏國的史書,上起夏、殷,至魏安釐王二十年而止,貫通夏、商、周三代。準此,先秦已經出現編年體的通史。《春秋》雖歸為「經」,純粹就體例言之,亦屬「編年」,而且是大事記要的「記事」體,可藉以一窺古代編年記事的體式。《竹書紀年》文字簡要有如《春秋》,同為編年記事。至於《左傳》,依經立傳,敘述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资治通鉴概说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