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习 手 册院(系)专业班实 习 名 称毕业实习学 生 姓 名学号指 导 教 师2016 年 3 月 13 日实习日记1 实习时间:2 月 29 日至 3 月 1 日实习单位:软件学院实习内容:计算机发展史1945 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 ”(英文缩写词是ENIAC ,即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 )。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 (J. 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学家约翰 ·莫奇勒博士(John W. Mauchly)。这台计算机 1946 年 2 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 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 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 只电子管,10000 只电容, 7000 只电阻,体积 3000 立方英尺,占地170 平方米,重量 30 吨,耗电 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下面介绍各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系统的特点:一、第一代 (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二、第二代 (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三、第三代 (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型机也蓬勃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四、第四代 (1971 年以后 ):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所谓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指在单片硅片上集成1000~2000 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其集成度比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提高了1~2 个以上数量级。这时计算机发展到了微型化、耗电极少、可靠性很高的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军事工业、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这些领域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空前大发展。实习日记2 实习时间:3 月 2 日至 3 月 3 日实习单位:软件学院实习内容: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发展所谓微型计算机的软件,是利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