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应把握的几个环节国家安监总局历年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对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执法队平、预防执法风险、减少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有着重要意义。为做好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结合执法工作实际,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六个环节,做以下陈述,此“六个环节”的过程缺一不可,环环递进。 第一环节:做好检查准备 1.了解备检单位情况 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前,应尽量准备齐全备检单位的基础资料,包括单位名称、类型等基本信息,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生产经营规模、行业性质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等及基本情况,初步辨识备检单位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风险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准备和熟悉相关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法律规范等。对再次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事先查阅上一次检查时的档案资料,并准备相关的法规法律规范资料等。 2.编制现场检查方案 检查人员《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可综合分析备检单位生产经营性质、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确定检查的重点,细化检查内容,制定检查细则或检查表,经审批后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制定应当遵循依据准确、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的原则。 3.准备证件文书装备 检查人员开展执法前还应准备好个人的行政执法证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及各类执法文书等。同时,做好录像、照相、录音、检测工具仪器等执法装备的准备工作。对一些不太熟悉的单位,可邀请相应行业领域的专家一同前往,提升执法检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除明确要求暗访暗查的单位外,尽可能提前通知被查单位做好相应的迎检工作。 第二环节:搞好现场对接 1.搭好沟通桥梁 开展执法检查前,可先向被查单位发公函或电话沟通联系,搭好沟通的桥梁,并告知检查的时间、参检的人员、检查的内容,协商企业做好相应的迎检准备工作。如该被查单位有二级三级下属单位,应沟通准备抽查的二级三级单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告知企业相关人员在岗在位,并准备好相应的备检资料,做好迎检的配合工作。 2.搞好现场对接 到达执法现场,执法者应首先要亮证表明身份,告知被查单位此次检查的目的、主要内容、检查的方式方法等方案中确定的检查事项,并引导被查单位做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在建章立制、安全教育培训、事故隐患排查、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开展情况的工作汇报。汇报结束后,检查小组负责人与被查单位主要负责人沟通检查小组人员分工情况,并请被查单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