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 我市工程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 自 2009 年开始,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发改委的主导下,全国开始启动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工程实验室体系建设。工程实验室立足“三个定位”,旨在破解“四大难题”,即定位为技术研发的平台、人才集聚的载体和成果转化的桥梁,旨在破解相关行业和企业创新条件薄弱、自主核心技术不足、成果转化渠道不畅、持续发展动力不强的问题,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经过六年的建设发展,我市工程实验室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建设运行总体状况良好。截止 2014 年底,我市拥有工程实验室 264 家。其中,省级工程实验室 216 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5 家、国家工程实验室 13 家。总体来看,区域领域分布较为均衡,“蓝黄两区”146 家、“一圈一带”118 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开发、节能环保等 10 个大的领域;高层次实验室占比较高,国家级占到全省总数的 18.2%,国家工程实验室约占全国的1/10,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居全国各省市首位。6 年来,工程实验室累计完成研发投入 210.8 亿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1533 人,完成各类科技项目 5710 项,申请发明专利 2409 件,成功转化成果 2748 项,引领支撑带动作用走在全省前列。 二、人才集聚作用突出。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工程实验室的良性运转离不开人才智力支撑。由于国家和省级工程实验室的层次高、信誉好,研发基础条件优;建立了较为科学的组织架构、规范的运行机制、完善灵活的激励机制;拥有一定的研发专业技术人员,有利于吸引技术带头人,组建形成研发团队,因此一批高层次人才选择到工程实验室创新创业。截至 2014 年底,全市工程实验室累计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1533 人,兼职或合作院士172 人,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博士、硕士 5957 人,为工程实验室提供了人才支撑。富康制药消化与内分泌系统药物工程实验室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20 余家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先后引进了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各 1 人、“泰山学者蓝色产业团队”专家 5 人,形成了以彼得·普劳克斯教授为技术带头人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