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二1.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80 分,共 80 分)2015 年 6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时指出:“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参考答案 1: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古往今来,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孕育出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包罗万象,仔细梳理,主要包含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十个方面。(一)仁 仁最早来源于《尚书》,是同情、友爱的意思。从古至今,商汤、孔子、韩愈、朱熹、蔡元培等都对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仁位居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核心地位。孔子最早把仁与爱人结合起来,提出了震古烁今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大厅依然高挂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大字。可见,仁的思想不仅受到囯人的推崇,也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仁一方面提倡人与人相处要宽厚仁爱,另一方面向人们昭示诚信。今天我们所讲的仁,就是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秩序、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精神。(二)义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子·牧民第一》《说文解字》《周礼·肆师》《文王》《我将》《毛传》等古代典籍都讲到了义。义指的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合乎正义或公益的言行;应尽的责任;感情联系的纽带。例如,《论语·里仁》认为,正人君子懂得什么是道义,而宵小之人只知道一己之私利;《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认为,不要因为坏事情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情小就不去做;北宋张载认为,人类同为一家人,大家都是同胞兄弟。当下我们讲“义”,就是要维护社会、法制的公平正义,提倡做人要公道正直、诚实守信。(三)礼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祭天求福的仪式。简单地说,礼是礼节或者礼法的意思。《荀子·修身》认为,为人如果不知道礼节,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做事如果没有礼节,就没有办法取得成功;《孟子·离娄下》认为,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一个人如果尊重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尊重给予回报;《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