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 .1 项目建设背景 坐月子是我国传统民间习俗,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人称之为“月内”,认为女性产后是人体气血最为虚弱的时期,需要一个月养护才可以身体恢复,故称“坐月子”。我国传统的坐月子是在家大吃静养,由于母婴保健知识的缺乏和一些陈规陋习,产妇要遵循一系列特殊的行为,如禁食水果、蔬菜,多吃肉;不洗头,不洗澡等,不管冬天或夏天,平时紧闭门窗,不通风,不能吹风扇等,使传统月子存在一些的健康问题,如便秘、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良、母乳不足、过度肥胖、易感冒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负担的加重和育儿保健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专业的孕妇疗养机构度过自己的月子时光。月子中心是专门的母婴护理机构,其服务的对象是刚分娩出院的产妇和婴儿(即坐月子期间的产妇和婴儿),主要从产后婴儿的喂养、健康保健和产妇的形体恢复、心理健康等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为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提供保证,也称为月子会所,因其健康时尚的运营理念受到收入较高,思想较为前卫的“8 0 后”人群的欢迎。 2 .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 .2 .1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1 、国家行业规划及政策要求 2 0 1 3 年9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健康产业发展的号角,文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发展健康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并着重提出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在这个大背景下,母婴保健行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分支必然会取得迅速发展。 2 、行业准入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服务于孕产妇月子护理机构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对该行业的服务行为尚无统一的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缺乏技术保障。2 0 1 3 年1 0 月,第四届中国妇幼保健发展论坛上发布了受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委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牵头组织国内 1 6 名专家制定的《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意见征求稿)》,同时,国内首个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委员会也宣告正式成立。产后母婴康复机构,主要是指月子会所、月子医院、产后母婴护理中心等近年新兴的母婴护理机构。《指南》从机构床位设置,到产妇、新生儿护理细节,皆给出详尽标准,其中包含场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