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材料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影响了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据2008 年第3 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显示,2007 年青少年犯罪人数为316397 人,占所有刑事罪犯总数的33.9%,其中,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数为87525 人,占所有刑事罪犯总数的9.4%。我国青少年犯罪初始年龄与20 世纪70 年代相比已提前了两至三岁。而且犯罪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偶发性”突出。同时呈现出五个新特点: 一是低龄化。比如,吸毒者年龄越来越小,16 岁以下的吸毒者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出现六七岁的儿童; 二是团伙化。特别是一些社会闲散的青少年经常无所事事,聚团成伙,抢劫盗窃; 三是非法网吧、毒品等不良因素诱导犯罪率上升。 据国家禁毒办数据显示,近几年吸毒青少年始终占吸毒人口的80G ;左右。截至2004 年年底,全国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90 万,其中35 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7%。在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刑事治安案件中,由吸毒引起的已经占到 30%左右,毒害严重地区甚至高于 60%。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70%是 30 岁以下的青少年。有一定比例的未成年网民涉黄。北京少管所中暴力型犯罪的少年犯达 70%以上,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因素则是犯罪的主要诱因之 一。上海市的网瘾症专项调查发现,2 4 岁以下的网民占成瘾症发病总人数的5 1 .5 %,青少年更是易患高发人群。据对某沿海一所中学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上网聊天的占6 0 .4 7 %,上色情网站的占1 0 .7 %,上网听音乐、下棋、打牌、游戏、查资料等占2 8 .8 5 %,真正用于扩大视野、提高学业水平的不多,相当部分时间花在聊天、游戏及浏览不健康网站上。 此外,在校学生犯罪率上升,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 2 .青少年心理素质欠佳,压力承受能力差,心理障碍问题时有发生。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明显有上升的趋势,每年至少有 2 5 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生。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 2 1 .6%~3 2 .0 %。1 6 %~2 5 .4 %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也表明,福州市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达 2 5 %左右。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调、未来就业压力巨大等因素,是造成青少年普遍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应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则使学校无暇顾及学生人格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