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 洪 涝 灾 害 发 生 后 , 由 于 饮 水 饮 食 卫 生 状 况 恶 化 、环境污染、病媒生 物孳生 、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 容易发 生 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经密切接触的传染病等的增加, 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灾 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耶尔森 氏 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病毒 性腹泻病( 轮 状 病毒 、杯 状 病毒 、肠道腺 病毒和星 状 病毒 感染性腹泻) , 以 及寄 生 虫腹泻病( 隐 孢 子 虫等) 。其他肠道传染病还 包 括 甲 型 肝 炎 、戊 型 肝 炎 、手 足 口病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在 自然条 件 下长 期 存 在 、在 野 生 动 物间流 行 , 并在 一定 条 件 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受 自然因素的影响比 较 显 著 , 由 于 洪 灾 期 间 自然环境的改 变 , 包 括 温度 、湿 度 、水 位 及媒介 生 物的栖 息 地 变 化 影响了 病原体、传染源、传播 媒介 和宿 主的生 长 繁 殖 和生 活 习 性; 另 一方 面 , 自然灾 害 发生 期 间 灾 区群众 居 住 条 件 恶 劣 、营 养 不 良 、精 神 心 理 压 抑 , 使 机体对 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灾 区卫 生 防病措 施 被 损 害 等均 易导 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 行 和暴 发 。洪 灾 后 需 要重点 预 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 综 合 征 出 血热 ( 流 行 性出 血热 ) 、钩 端 螺 旋 体病、流行 性 乙 型 脑 炎 、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以下为洪涝灾害后重点疾病防控要点。 霍乱 不进食生的海(水)产品,海(水)产品加工存放容器要做到生熟分开,煮熟后食用,清洗海鲜人员要彻底洗手再接触食品和餐具;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避免大型 聚餐和吃剩饭菜;不随地大小便,更不要在水井和河边大小便;发生无痛性 腹泻和呕吐须立即就医;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地面、容器、厕所、水龙头、衣物被褥等应进行 清洁和消毒。从事 饮 食服 务 、垃圾 粪便处 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