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VIP免费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_第1页
1/16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_第2页
2/16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_第3页
3/16
1唐宋元明清典型古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2014届高三)一、历年真题再现和时代分布2007年(写景宋诗阅读)林景熙《溪亭》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及对“炼字”的艺术效果的理解。2008年(咏物宋诗阅读)吕本中《木芙蓉》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放的自然属性,都用了对比的手法。⑵、两首诗中的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前一首中的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不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即便是在雨后霜前也一样开得鲜艳。作者颇有以木芙蓉自喻之意。后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末孤单地开放,虽然艰辛,但它仍向霜神致意,不惧寒冷侵袭,并表明其不会像一般的花朵那样,动不动就一副衰败凋零的败象。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和诗歌的形象。本题第一问属于比较鉴赏,关键是要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在第二问中,对形象的把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推断、概括。2009年(咏物唐诗阅读)杜甫《月》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全诗以明月起兴,来表达思念之情,同一轮明月寄托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互交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维艰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天地笼罩于清冷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思念之情。“夜久”一词,强调在月下徘徊的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明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不时地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文的“故故”相对,具有韵律美。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2010年(写景抒情宋词阅读)黄庭坚《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注释:①阑:阻隔、阻拦。②直绕:纵使。③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思,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考查类型:炼字(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受到阻隔的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了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2011年(写景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