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直径灌注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占地面积 1600m2,十二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地下一层,层高 3.2 m,基坑开挖深度 3.6m。由于该工程位于市中心商业繁华地段,其基坑与南面相邻房屋较近(最近处 1.8m,最远处 3m),为确保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需采纳基坑支护技术,重点支护的长度约 50m。 二、工程地质条件 该工程自地表至-15m 深处的土层分布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砂质土、砂卵石土、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石,其土体地质条件较好,对采纳支护技术较为有利。 三、支护方案比较 1. 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 原设计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支护,这种方法在深基坑支护中较为常见。桩的设计参数为:直径为 900mm,护壁厚 150mm,孔深 12m,以砂卵石层为持力层。 2. 小直径灌注桩支护 该方案选用直径为 350mm 的取土式灌注桩(俗称洛阳铲桩)为支护桩,桩长12m,钢筋笼伸至桩底,按受力钢筋配置,以砂卵石层为持力层,根据悬臂桩受力状态的设计原理进行验算。经验算,其桩侧土满足文克尔假定,但单排桩难于满足支护要求,调整为梅花型排桩(如图 1 所示)后能满足支护要求,同时桩与桩之间的间隙也得以消除。另外为安全起见,在桩顶设置圈梁(如图 2 所示),不考虑圈梁与支护桩的共同作用,仅将圈梁的作用单独作为安全储备,以改善支护桩的受力和变形状态,减少桩身位移。 图 1 梅花桩平面布置 图 2 桩顶圈梁布置 3. 两种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 人工挖孔桩在深基坑支护中较为常见,安全可靠,但造价高(该工程预算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 45 万元),工期长(该工程约需 2 个月),余土外运多,且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较多。 小直径灌注桩在基坑支护中运用不多,但相对于人工挖孔桩其造价较低(该工程预算约 25 万元),工期较短(该工程约为 45 天),余土外运少,且施工占用的场地较小,施工中较安全。 经综合论证后决定采纳小直径灌注桩对基坑进行支护。 四、施工中实行的技术措施 1. 支护体系施工 采纳两台施工机械同时进行支护桩施工,每间隔三根桩打一根。考虑到沙层含有少量上层滞水,施工中套管尖跟进 6~7m,钢筋笼主筋(5?18)采纳对焊接通长筋,接受力钢筋的要求焊接。 2. 土方开挖期间实行的技术措施 (1)成立监测小组,随时注意支护桩及邻近建筑的情况。在邻近建筑和圈梁上设置 8 个观测点,及时掌握开挖土方及基础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