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考点突破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二、重难点提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要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基本派别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核心突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区分的,而不能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来理解。如: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文中的学者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把唯物主义理解为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因而是错误的。要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基本派别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举例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1.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2.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第1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在近代物理学发现原子的基础上,认为原子就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霍尔巴赫否认有偶然性,用力学的机械观点解释一切自然和精神现象(机械性)。他还认为:亚历山大就是这样决定了亚洲的命运;穆罕默德就是这样改变了大地的面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提示】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基本派别基本形态基本观点举例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神创论【重要提示】唯心主义从根本方向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并不能说其一无是处。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正是唯心主义的不断攻击,才使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断进步。第2页近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而当科学证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时,唯心主义就嘲笑和攻击唯物主义说,原子不见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的大厦垮塌了。唯物主义正是在应对这种攻击的过程中,修改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最终获得了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的科学认识。要点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分歧根本分歧辩证法全面联系发展承认矛盾形而上学片面孤立静止否认矛盾2.关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这表明: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重要提示】哲学中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如:二元论。此观点认为物质与意识彼此独立,互不相干,各自都是世界的本原。实际上在深入解释时不是倒向唯物主义就是倒向唯心主义,难以自圆其说。【随堂练习】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