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理语言学研究概述

心理语言学研究概述_第1页
1/4
心理语言学研究概述_第2页
2/4
心理语言学研究概述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心理语言学讨论概述心理语言学讨论概述 摘要:本文对心理语言学的进展历程,在不同时期的重点讨论课题进行简要描述。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历史阶段和重要内容两个部分,以期对心理语言学作清楚介绍。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生成机制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和心理学根源。古希腊时期,以柏拉图为首的天生主义者就提出:语言是自然给予的,和人类的规约无关,因此词语的声音和意义是完全对应的。和他们的对立的是以亚里士多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他们认为词语的意义和声音之间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心理学基础。语言的使用以认知为基础,威廉·冯特 1879 年在德国莱西比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现代心理语言学的雏形。他认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而不是词,将语言产生看作是完整的思维转换为有组织的线性语段的过程;提出“统觉”概念,指我们对某一种经验的结构的感知。例如把一系列的音符听成某一种曲调。他主要实行实验内省法。而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波利斯等。他们首先批判了“内省法”,认为这种方法带有主观性,而且人类行为主要受客观环境影响;反对将心智活动作为心理学讨论的中心,因此讨论对象常常是动物;强调经验在行为中的作用。 一、进展阶段 心理语言学的进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讨论时期、重大突破时期和跨学科进展时期。 (一)早期讨论时期 儿童语言习得和儿童心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讨论内容。库斯谟 1859 年发表《新生儿心理生活的讨论》一书,这是对较多婴儿进行观察实验以后统计整理的结果,在当时说来,是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讨论。如他用糖水、盐水、奎宁水等分别放在新生儿口中,观察他们的反应。1954 年,《心理语言学:理论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讨论问题的概观》问世,成为了心理语言学的宪章。 (二)重大突破时期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心理语言学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时期。1957 年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发表了《句法结构》,提出了转换生成理论,随后深刻批判了行为主义。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们对自己语言的隐含的知识,他注重讨论语言中的制造性。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不是靠“刺激—反应”来掌握语言规则。语言系统的规则和表征与认知系统的规则和标准是不同的,是相互独立的。 (三)跨学科进展时期 80 年代以来,心理语言学讨论重点从表面结构和言语行为转移到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理语言学研究概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