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终极总结一、新疆油田发展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根据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苏联股份移交中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资经营新疆石油工业。移交后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按照当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四次会议的决定,在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钻第一口油井。年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钻井队长(技师)陆铭宝、副队长(副技师)艾山带领下,来到黑油山东南方向5.5公里处,承担起钻凿黑油山一号井的任务处完井出油。黑油山(克拉玛依)1号井的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也同时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月油,从而证实了黑油山确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存在,也为关于黑油山地区的学术辩论画上圆满的句号。月日,按照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读音,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9月5日后统一为“克拉玛依”。克拉玛依l号井,其出油的关键性作用,不仅仅因为它作为一口参数井(预探井)意外出油带来的惊喜振奋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士气,更因为它证实了黑油山地区是有希望的含油聚集带,而非过去普遍认为的黑油山油藏已基本散失;对新疆石油工业来说,则标志着一扇走出困境通往新天地的大门已经敞开。它是让后人瞻仰的标志性井位。4月8日开钻,8月29日完钻,井深2275.73米,最高日产原油达到260吨,为当时全国绝无仅有的高产井。从理论上讲,193号井单井的年产量有可能达到9万多吨——远远高于新疆石油工业首先开发的独山子油田最高年产量的7.03万吨,这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能源紧缺,只有克拉玛依一个大型油田的历史背景下就显得格外突出了。所以,193号井被誉为“英雄井”、引起了无数关注的目光,甚至惊动了中央高层领导,1958年9月12日,朱德亲临193号井生产现场观看了喷油盛况,这不仅是对193号井的肯定,也是对新疆石油工业在那段艰难岁月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褒奖。然而193号井的历史价值不止于此,它的价值更在于:它的高产进一步证实新疆具有丰富的油藏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新疆油田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1909年,新疆省政府筹银30万两,从俄国购买了1架顿钻钻机,在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1936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达成口头协议,共同开发独山子石油资源,同年4月,新疆省政府派员与苏方人员联合组成独山子石油考察团,在独山子地区进行石油勘察;10月,新疆省政府将原设在安集海的炼油厂并入,改称独山子炼油厂从1936-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过独山子炼油厂、乌苏油矿筹备处、及独山子油矿管理处三个阶段的经营,共钻井33口,进尺14152米,采油11497吨,日产20—110吨,单井最高日产达40吨。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名列全国三大油矿之一的油矿职工通过独山子油田的开发实践,新疆石油工业在钻井、采油、勘探、炼油及辅助生产等领域的专业队伍渐具雏形,完成了边生产边培训队伍的任务,对于刚刚起步的新疆石油工业乃至中国石油工业来说,独山子这一最初的小舞台,无疑起到了练兵场的作用克拉玛依从1955年10月29日1号井出油,到1958年正式开发,再到1960年底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63.67万吨,创油田开发以来历史最高水平。196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原油产量达到万吨,全国原油产量万吨,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占当年新疆原油产量的,占到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年月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克拉玛依市的决定》,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宣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年油田并投入开发。60-70年代,筹建(64年9月)。1978年11月21日,柯10井强烈井喷,1979年11月5日柯9井井喷,发现柯克亚大型凝析油气田。“”的地质构造格局。1999年7月,隶属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整体移交年代,油田开发初期,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源,生产生活用水都要用车辆甚至骆驼从几十千米外拉运。直到玛纳斯——克拉玛依管线给水工程的修建,才缓解了油田开发初期的用水需求1961年2月,在几乎完全依靠人力挖掘的条件下,克拉玛依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