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度“泰鸿杯”优秀教育教学征集单位: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姓名:黄海瑜资源类别: 教学设计所属学科:高中化学所属学段:高一第一学期《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1.课标中的内容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主要性质。以钠和水反应这个实验为基础, 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丰富有关金属的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2.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前面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延伸、扩展及补充,也是学习后面必修2中诸如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内容的基础及前提。初中介绍了部分金属的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表等,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教科书安排的实验有:钠的切割,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也不在教科书中叙述,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本节内容重点是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释。二 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钠是一种性质活泼的金属,大部分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气反应。学习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 设计思想本节课属于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的起始课,在初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金属及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因此,通过本节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化学的学科魅力, 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自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 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知识起引导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实现了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新闻事件引入,为学生创设了通过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的情境。 2、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