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A-Assess导管功能评估C-Clear冲管L-Lock封管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应用A-C-L导管维护最佳实践标准是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的解决方案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常见并发症–感染性(CRBSI)–非感染性(静脉炎,渗出/组织坏死,堵管)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感染性--输液并发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现状(USA)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近300家医院提供的危重患者数据显示:–在ICU每1000个导管日中平均出现5.3个CRBSI病例,一年为80,000患者。死亡率从0到35%,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所有的医院–每年250,000个CRBSI患者评估全部卫生保健体系–每年500,000个CRBSI患者–其中,死亡率为12-2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6CRBSI带来的严重后果在美国,每年80,000例归因死亡率10%-25%每年由CRBSI引起的病人死亡在8,000-20,000例每例感染花费$3,700-29,000在美国每年花费——$2.9-32亿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7造成CRBSI的污染源7病人皮肤医务人员的手导管输液接口污染(长期留置导管)穿刺部位污染(短期留置导管)其他位置的感染:泌尿道感染输注液体污染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8非感染性--输液并发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9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相关因素:1.PH值2.渗透压3.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4.留置时间过长5.消毒剂未干6.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一、化学性静脉炎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0原因:药物进入血管外所致相关因素:1.钢质穿刺针/导管材料过硬-刺破血管2.固定不良-导管滑脱3.关节部位穿刺-过度活动4.穿刺技术-未退针尖送管5.药物刺激性-通透性二、渗出/坏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1相关因素:6.栓塞形成,导致液体从穿刺点溢出7.老龄患者*皮肤失去弹性,皮下组织松驰,致使固定不良,导管反复移动,穿刺点变大。*静脉失去弹性,不能使穿刺点处于密闭状态8.穿刺点上段原有穿刺点9.穿刺静脉在深层并且皮肤、皮下脂肪松驰,无法及早判断渗出的出现二、渗出/坏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2三、堵管--导管腔内堵塞原因–血栓性–药物沉淀–机械性2011版CDC(疾控中心)指南:关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指南指出,预防导管相关的血栓是减少CRBSI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3穿刺时皮肤组织会粘附在导管表面数秒钟导管壁会出现蛋白带5分钟内导管表面的蛋白浓度与循环蛋白浓度平衡导管表面纤维蛋白鞘形成条件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4血小板与血细胞附在蛋白上纤维网状形成–4小时内形成约1mm–导管内壁及外壁都有纤维蛋白鞘可能为血栓的形成提供基础WBCPlatelets纤维形成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5药物沉淀因素两种或多种不相容药物/液体–药物PH值变化脂肪乳沉积–管壁内蜡状沉淀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6机械性因素外周/中长导管–导管打折–静脉瓣–静脉痉挛•输入较冷液体(输血)•输液袋滴空后出现压力的变化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移位–导管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