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化批判:理论与方法]文化批判方法的心得 [内容提要]文化批判作为重新回到文学外部讨论的批判,它的可能性如何证明?当年形式主义批判对于外部批判的指责是这样脱离了文学本身,那么文化批判有多少为自己加以辩护的理由呢?本文从文化批判的理论、方法以及它的言说的有效空间这样三个方面,对于文化批判的基本状况作了一些分析和说明。并且认为,文化批判作为当代文学讨论的一种方式,不是追求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对待文学现象,而是更这重于对于文学讨论提供思想的解剖刀和反思。 [关键词]文化批判、理论、方法、话语权力 文化批判已经成为当前文学讨论中的一种普遍共识,即文学讨论除了应该深化到对于文学自身的剖析,尤其是语言分析之外,还应该有着一种文化层面的眼光。那么这里的文化可以是文化人类学意义的范畴,探讨植根于民族文化心理和民俗中的基本样态,也可以是着眼于当代生活中或隐或显地起着引导、支配或者影响人们生活的事体。假如我们把眼光聚焦到后者,就有可能面对各种生活事实,这些事实是刚才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缺乏成系统的言说渠道,也没有可以依靠的理论范式和话语规则,因此有必要对于其中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讨。 一、批判的根基:为何理论与如何理论 事实上,人们看待事物都是内含理论或依靠理论的。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人们有早晨的观念,而早晨除了是一个特定时段,同时还是一种循环的、多次重复的时辰。古代人们更多地从周而复始的意义理解它,今日人们主要从矢量进展的角度看待它,这里分别就有不同理论作为内在依据。除了日常生活有着理论的背后的依托,就是在学科研讨中,也同样有着理论的先行。在实验室里,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对象,这是非常客观的了,可是这种客观中也有发现的预期,而预期就有某种假设,它是依据理论的。诸如现代高能物理在探测新粒子时,要预先建立大型设备,投资巨大,探测的结果实际上是有着理论预期成分的。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 科学不能仅仅在经验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在建立科学时,我们免不了要自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由地制造概念,而这些概念的适用性可以后验地用经验方法来检验。这种状况被前几代人疏忽了,他们认为,理论应该用纯粹归纳的方法来建立,而避开自由地制造性地制造概念。科学的状况愈原始,讨论者要保留这种幻想愈容易,因为他似乎是个经验论者。直到 19 世纪,许多人还信任牛顿的原则我不作假说应当是任何健全的自然科学的基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