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世纪电影资源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讨论的探究新世纪电影资源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讨论的探究 摘 要:新世纪以来,电影与文学的频繁联姻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术讨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拓宽思路,多元化地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与新世纪电影的比较讨论,为文学和电影的互动进展提供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新世纪 电影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讨论 互动 历经百年春秋的中国电影一直与浩如烟海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携手前行 ,彼此汲取滋养,实现互动进展。一方面文学作品长久以来充当着电影的灵感源泉和创作沃土,优秀的文学文本催生了众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另一方面,随着新世纪以来大众传媒的兴起,文学愈发地依赖电影等传播手段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多的读者,是通过电影开始了解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兴趣的。文学的电影化和电影的文学化有利于推动两种艺术形式的变革进展,为新世纪文学和电影的双赢进展提供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讨论多是局限于内部即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的讨论。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电子媒介的进展,图像、音响和网络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也改变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讨论格局。我们应在立足于传统文学讨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探究适应新世纪文学环境的讨论思路。其中,跨学科的比较视野对于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讨论具有十分显著的方法论意义。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比较就一直是讨论界关注的热点,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种讨论路径: 一、文学与电影相互改编的比较讨论 (一)原著文本与改编电影的比较讨论 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主要体现在电影对文学文本的改编。传统的电影改编强调对原著的忠实再现,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可简单地归结为图像语言对文字语言的置换,这也是两种不同的叙述模式之间的转化。改编过程中两种艺术内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差异性更能引起大众舆论和文艺评论的关注。 从写作学的角度来看,影视图像是对文学文本的二度创作。现如今,“电影改编不再是仅仅发挥其普及经典阐释文学原著的功能,也不再仅仅是选‘电影性和文学性的小说’或‘能够充分电影化的作品’来改编,它的外延与内涵都扩大了。”[1]新世纪的电影作品没有止步于再现原著,而是在改编过程中较多地突显编剧和导演的个性化解读及创作。例如张艺谋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陆犯焉识》,只选取了小说最后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