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合成障碍性贫血概述概述•DNADNA合成障碍性贫血合成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概念维生素B12来源:食物(动物蛋白中含量较多)、肠道细菌合成(二)叶酸人体不能合成,新鲜蔬菜中含量丰富,但久煮易被破坏,人体每天需200ug,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故胃大切可引起巨幼贫),肝贮存量5-20mg,故不吃新鲜蔬菜易发生巨幼贫盐酸、胃蛋白酶12指肠、胰蛋白酶钙、镁,pH胃壁细胞的内因子维生素B12和叶酸的代谢贮存:肝贮存量4-5mg,人体每天需维生素B12(2-5ug)维生素B12和叶酸的代谢维生素B12和叶酸的代谢脱氧尿苷酸(dUMP)脱氧胸苷酸(dTMP)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脱氧尿苷DNA亚甲基四氢叶酸二氢叶酸四氢叶酸(TPH)5-甲基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还原酶食物叶酸甲硫氨酸高半胱氨酸VitB12分解(三)维生素B12和叶酸在DNA合成中的作用(三)维生素B12和叶酸在DNA合成中的作用VitB12影响VitB12叶酸--四氢叶酸DNA合成Hb(核)胞浆巨幼红细胞形成巨幼红细胞形成核幼浆老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megablasticanemia,MA)•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概念临床表现•一般表现皮肤蜡黄,结膜、唇、指甲苍白,头发稀疏、枯黄,重者皮下出血。•消化系统症状出现较早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舌炎、牛肉舌•神经精神症状烦躁不安,易怒•神经系统症状(VitB12缺乏):迟钝、呆滞、嗜睡、少哭不笑,智力、动作发育落后/退步,震颤,严重者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1.发病原因•①摄入不足•②需要增加而得不到补充•③吸收、利用障碍•④细菌、寄生虫夺取一、临床表现(二)发病机制一、临床表现二、实验室检查(一)血象•红细胞、Hb均减少,以RBC减少更为明显。•血涂片中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易见大、巨红细胞及椭圆形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RBC,可见少数巨中、晚幼红细胞。二、实验室检查•网织红细胞轻度增高。•白细胞减少或正常,可见成熟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及少数幼稚粒细胞。•血小板正常或减低。(二)骨髓象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值下降。以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特征。2、以红系细胞增生为主,红系比例>30%,以巨原、早幼红为主。二、实验室检查增生极度活跃:1:1>500个有核细胞各种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1:10200~500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1:2020~200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增生低下:1:503~20造血功能低下增生极度低下:1:200<3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分类法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平均低倍视野有核细胞数常见病例3、增生的红系细胞形态异常,表现为三个字:“大”:由于胞浆多导致细胞的胞体大。“红”:由于细胞核发育迟缓,而细胞浆发育成熟而呈现红色,易见到Howell-Jolly小体。“松”:由于缺维生素B12或叶酸导致DNA合成障碍,所以细胞核发育迟缓而出现染色质疏松呈网状。“幼核老浆”:红系细胞呈现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4、粒系比例相对减少,中幼阶段以后也出现巨幼变,可出现分叶过多现象。5、巨核系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巨核及核分叶过多。6、成熟红细胞表现为大细胞型贫血。二、实验室检查(三)细胞化学染色•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内铁增高。•糖原染色原、幼红细胞呈阴性,偶见弱阳性。二、实验室检查(四)VitB12检验•1.血清维生素B12测定•2.甲基丙二酸测定•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4.诊断性治疗试验二、实验室检查(五)叶酸检验•1.叶酸测定•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抑制试验•3.组氨酸负荷试验•4.血清高半胱氨酸测定二、实验室检查(六)其他检验•1.血清胆红素测定巨幼细胞贫血因无效造血伴溶血,血清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2.胃液检查恶性贫血患者胃液中游离胃酸消失,对组氨酸反应下降。二、实验室检查三、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和临床表现,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变化•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