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国际组织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很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CommitteeonInternationalTelegraphandTelephone,CCITT);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ISO)。CCITT与ISO的工作领域是不同的:CCITT主要是考虑通信标准的制定;ISO主要是考虑信息处理与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参考模型协议和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OSI和TCP/IP的对比协议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的必要性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划分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OSI参考模型七层协同工作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区别应用OSI参考模型的必要性各层间相互独立,某一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其他层促进标准化工作使网络易于实现和维护分层结构的优点纵向通信纵向通信在分层结构中,低层服务为高层服务提供服务,高层服务使用低层服务提供的服务。横向通信横向通信分层结构中,对应的分层协同工作,以保证能够成功的完成通信。分层结构的原理OSI中的“开放”的含义在OSI中的“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同样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第7层应用层Application第6层表示层Presentation第5层会话层Session第4层传输层Transport第3层网络层Network第2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第1层物理层Physical实质CISCO把上三层统称为:应用层下四层统称为:数据流层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划分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通过物理传输比特(bit)流建立、维护和取消物理连接主要考虑传输数据所占用的时间、方式、物理连接的建立和终结,接口插件的引脚规格物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建立通信链路和拆除通信链路的过程,这个建立收发数据的关系就叫数据链路.主要功能:1、通过对上层协议栈进行标识通知对方数据所使用的协议类型2、同时使用接收系统的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来寻址3、将比特信息加以组织封装成数据帧(Frame)和数据链路的建立两个子层媒体访问控制(MAC):负责在物理层通信逻辑链路控制(LLC):负责逻辑地标识不同协议类型和封装传输网卡、网桥和交换机网络层网络层基于网络层地址进行不同网络系统间的路径选择网络层地址(IP地址)使用被路由协议(例:IP协议)把数据打包(Packet),添加逻辑地址差错检验和可能的修复可能的数据流量控制主要功能提供路由路由器传输层传输层在不同物理节点上的应用程序间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将数据组织成数据段(Segment)(MTU)连接类型类型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无连接(Connectionless)用一个寻址机制来标识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传输层地址(即端口号)(房间号)5~75~7层层会话层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表示层表示层系统的应用层送出的信息可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读取利用一种公用的信息表示格式翻译多种信息数据表示、数据安全、数据压缩应用层网络服务与使用者应用程序间的一个接口OSI参考模型七层协同工作发送方数据的封装过程接收方数据的拆除过程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区别物理地址:网络设备的真实的物理地址。网络的技术和标准不同,地址编码也不同,以太网物理地址用48位的二进制编码,转化为十六进制为12位。例如:00-10-5A-63-AA-98。物理地址也叫MAC地址。对于跨网络的数据传输,物理地址不能提供逻辑的标示手段。逻辑地址:数据需要跨越网段的时候,需要使用逻辑地址表示远程的目的地的逻辑位置。逻辑地址有很多种,IP地址是最常用的,IP地址用32位的二进制来表示,它可以在设备上灵活的更改删除。TCP/IPTCP/IP参考模型参考模型TCP/IP概述TCP/IP与OSI的对应TCP/IP参考模型的各层TCP数据分析TCP/IP参考模型的各层TCP/IP概述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来被集成于UNIX中,80年代被推广,成为Internet的通信协议。TCP/IP是以OSI参考模型为框架开发,是一种分层协议TCP/IP不是一个单一的协议,而是一组协议的集合,称为TCP/IP协议族,其中每种协议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