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 25个师超过 30 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 年 11 月 27 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 12 月 1 日,中央红军苦战5 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 军团 34 师、红 3 军团 18 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 万人锐减至 3万余人。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 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 4 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 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 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 万∶40 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 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 100 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 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 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1935 年 4 月 6 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 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 月29 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 兵分三路, 直扑金沙江。5 月 3 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