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法课件PPT讲座主要内容一、产品质量立法的概述二、产品和产品质量三、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四、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五、损害赔偿一、产品质量立法的概述产品质量法是调整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因产品质量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1993年颁布《产品质量法》,2000年修改。将产品质量责任与国家队产品质量的监督一并立法,而其他国家主要规定前者。产品责任立法趋势:买者当心到卖者当心二、产品和产品质量1、产品的界定2、产品的质量标准3、产品质量监督的具体制度3、瑕疵和缺陷1、产品的界定《产品质量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范围:有形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但应该是经过加工及制造并用于销售之目的。与自然物相对的劳动生产物只包括动产,不包括不动产。已经投入流通的动产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另行制定。因核设施、核产品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2、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指其本身具备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各种特性,如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等。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若未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产品标准分为:统一标准和约定标准。交易双方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标准,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可以。3、产品质量监督的具体制度国家根据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引导企业向国际先进水品努力。企业可以自愿提出申请认证。颁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同时国家规定了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即参考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企业自愿申请。颁发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产品质量法规定,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应当“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为开展国际间的质量体系认证提供了统一的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的发布,使世界各国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概念、原则、方法和程序得以统一,它标志着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我国于1988年正式发布等效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的国家标准。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对每类认证的产品,都要成立相应的认证委员会,由这些认证委员会在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统一管理下,以第三方身份具体开展产品质量的认证活动。自1982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以来,至今已先后成立了电子元器件、电工产品、水泥、橡胶避孕套、汽车安全玻璃、玩具等26个认证委员会。认证标志(thecertificateofattestation)是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准许经其认证为产品质量合格的企业在其商品上使用的一种质量标志。如:中国强制认证(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为“CCC认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C认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规定各类产品进出口、出厂、销售和使用必须取得的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产品才能被认为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符合强制要求。长城标志: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质量认证标志。已经实施强制认证的产品有:电视机、收录机、空调机、电冰箱、电风扇、电动工具、低压电器。3C标志长城标志三鹿奶粉案质量标准2008年9月8日,媒体曝光全国各地多名婴儿同时患有“肾结石”病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长期食用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随后质检总局通报伊利、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