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是为了满足科学技术( 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 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这些采用优化配方和精细生产工艺制造的新陶瓷具有优良的机械、物理等性能,其中许多性能是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专业领域,这类陶瓷有不同的名称,如美国称之为特种陶瓷、先进陶瓷;日本称之为精细陶瓷;我国则称之为工程陶瓷、高性能陶瓷。依据使用性能可将这类陶瓷分为功能陶瓷、生物陶瓷、结构陶瓷等类型。功能陶瓷是指那些具有电、磁、声、光、热、力及部分化学功能( 这些功能可以是直接效应,也可以是耦合效应 ) 的陶瓷 [1] 。生物陶瓷是指用于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工程领域的各种陶瓷。结构陶瓷是指具有力学、机械性能和部分热学、化学功能,用于制造机械工程零部件的工程陶瓷。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在其以往关于超塑性变形以及成形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正在开展硬脆性材料超塑性的研究。为此,在完善实验手段的同时,汇集、分析了结构陶瓷超塑性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写出本文,旨在与该领域的专家切磋、交流。国内的同行专家张凯峰嘲、胡士廉嘲、叶建东Ⅲ、韩秉强嘲、王零森‘63和谢征芳 [71 等的综述性文章对本文作者很有启发。结构陶瓷在先进陶瓷中占有最大比例和重要位置。这类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耐冲刷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可以承受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难以承受的苛刻工作环境,常常成为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由于结构陶瓷经常在高温下使用,因而也常被称为高温结构陶瓷,依据在工作温度下的使用情况将其大致分两类[8] :一类是在大热流和1500 ℃高温下短时间( 几秒到几十分钟) 使用,如用于洲际导弹的端头、回收人造卫星的前缘、火箭尾喷管喉衬和航天飞行器外蒙皮等;另一类是在中等热流和 1200℃以上 1500℃以下的高温下长时间( 几百到数千小时) 使用。主要用于能源工程,作为各种新型热机( 燃气轮机、绝热柴油机) 中的耐热、耐磨部件,如燃烧室、活塞顶、涡轮转子、汽缸套等;也被广泛用于汽车、机械、石油化工、纺织等工业领域的耐热、耐磨损、耐腐蚀部件,如各种泵用的密封材料、轴承及轴套等。陶瓷超塑性指的是多晶陶瓷在拉伸载荷下显示的异常高的延伸率,断裂前无颈缩发生。陶瓷材料的结构和键性决定了其滑移系统少,位错产生和运动困难,而且有沿晶界分离的倾向,使得它本质上是一种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