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凭借高原上柳树的独特形象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抓住“撑立 ”体会作者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敬畏与赞美,进而感悟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3. 学习 “对比 ”“借物喻人 ”的写作方法。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2、感悟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收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或事的感人故事。教具:白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提前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 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3、4 自然段了解了青海高原,谁来说说,青海高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说)在苍茫与荒凉、 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上,长着这样一株柳树,它造成了高原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2.明确目标:这节课就让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再次走进我们的心中,去感受它的神奇,去感悟它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课件出示:感受柳树神奇感悟人生哲理)3.预期效果:用心地品味语言文字,你一定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二、民主导学:一读柳树,走近柳树品“神奇 ”。上节课已经初读了课文,你还记得直接描写柳树的段落吗?任务一:下面请大家自由地、用心地读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体现柳树特点的词语,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画好的同学试着把柳树的这些特点读给你的同桌听。展示交流:预设 2:我看到了一株枝干粗实而坚硬的柳树,我是从“生铁铁锭的色泽 ”看出来的。预设 3:我看到了一株叶子绿得苍郁和深沉的柳树,我是从******* 看出来的。评价:这些词很重要,也把它们圈住。(学生板书:苍郁深沉) “郁”是郁郁葱葱, “苍”是饱经风霜。那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变得深沉?任务二:默读课文 6,7 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特别的不容易?(1)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2)批注完的同学可以小声地和你的同桌交流。自主学习:学生边读边批注,同桌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学困生。展示交流: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特别的不容易?●想象: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想象:屠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这里的高原风雪和雷轰电击与我们见到的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