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次重点)和城市环境(重点)识记: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的尺度范围,城市环境的组成,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理解:城市环境的特征。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一般)识记:生态因子的分类。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定律,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第一节城市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1.环境的概念(environment)环境指某一特定主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主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物科学中,以生物为主体,环境是生物个体或群体以外的一切因素总和。环境科学中,以人为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2、环境的类型按环境的尺度范围:宇宙环境:又称为星际环境,是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地球环境:又称为全球环境,是指大气圈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区域环境:指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五个自然圈相互配合而形成。生境:植物个体和群体所居住的地方。植物的小环境:是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物理环境。体内环境:是指植物体内部的环境。按环境的性质:自然、人工环境。二、城市环境㈠城市环境的组成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综合。城市自然环境:地形、土壤、地质、水文、气候、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城市人工环境: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不同用途的土地等城市生态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㈡城市环境的特征1.城市环境高度人工化2.城市环境呈现一定的平面和立面特征3.城市环境具有一种典型的地域分异: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4.城市环境污染特征:热岛效应等(三)城市环境容量一环境容量1概念: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2影响因素:环境空间大小、环境的净化能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等二城市环境容量1概念: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具体指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条件、物质因素、经济技术因素三城市环境容量的内容1城市人口容量①概念:特定时期内,城市在维持一定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人口数量。在城市环境容量中起决定性作用,人口确定后用地规模也就确定了②特点:有限性(空间)、可变性(因科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且人类活动强度也会随时间而改变)、稳定性(相对)③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各种资源、能源、地理条件等)、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生存空间质量(生存空间及其质量)④计算:P=b×s(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平均人口密度)2城市大气环境容量①概念: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的污染物总量②计算:大气环境目标值与本底值之差,取决于区域内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自净介质的总量3城市水环境容量③概念:在满足城市居民安全卫生使用水资源的前提下,城市水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质负荷量④计算:取决于水环境的量及状态;该污染物的特性;人及生物机体对该污染物的忍受能力⑤污染物环境容量=污染物环境标准*水体积*污染物自净系数4土壤环境容量①概念:土壤对污染物质的承受能力或负荷量。取决于污染物的性质和土壤净化能力的大小②计算:分绝对容量与年容量③绝对容量=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④年容量=绝对容量*该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净化率5城市工业容量城市自然环境、资源能源、交通区位条件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对城市工业发展规模的限度6城市交通容量①概念:指现有或规划道路面积所能容纳的车辆数②计算:T=MEd·t·r/BR③T-交通容量;④M-道路网面积;⑤E-车行道占道路网面积比例;⑥d-机动车占车行道面积比例;⑦t-每辆车每次出行时间;⑧r-交通管制折减系数;⑨B-每辆车占车行道面积比例;⑩R-出车率(四)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短缺、供水不足、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