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系统7.21!7月3日20时30分左右,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一处交通路口被淹没。城市之安全,不但在于铜墙铁壁,在于刀枪棍棒,往往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细节才是城市的保障。只有地下的东西牢固,台面的光鲜才有保障。若非如此,大自然会毫不留情的冲刷掉所有的奢华。“城市景观”:西湖边“看海”面对频频发生的此种情况,我们如何解释?是近期我们国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是网络发达导致的网友夸大其词?还是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排水管道问题?国内许多城市排水管道不成系统,管道排水能力差,排水网普及率低,人均占有排水管道长度大约为0.55m,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长度超过4m。就此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国家“最不怕淹的城市——青岛”•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青岛栈桥东侧一个德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泄洪口直至今日还在使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期,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铺设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总长度约为80公里。德国建造的下水道,最高处达到2.5米以上,宽度3米。•青岛市图书馆原馆长鲁海说:当时铺设下水管道所用的水泥、钢筋均来自德国,而铺设的下水管道尺寸之大甚至被德国人称为“怪物”。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鲁海的童年记忆中,德国排水系统主干道甚至宽阔得“可以跑解放牌汽车”(去年曾有媒体实地探访,能开解放牌汽车的地方其实只有20米,下水道的分支高度大概为1.7米)。当时青岛是中国唯一一个雨污分流的城市。青岛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最不怕暴雨的城市,我想得归功于德国在侵占期间所带来的欧洲建设理念。对于在暴雨前接连失守的都市,青岛德式排水,对今天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一批近年来整理的德占领时期档案,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德国人考虑到百年之后•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看待的下水道•雨污分流,然而今天很多城市做不到德国人考虑到百年之后•夏季暴雨,对地处季风区的中国城市是家常便饭。•按照和清政府的租借条约,德占青岛99年。所以,德国殖民者登陆之初,它的城市规划建设几乎按照100年的高标准设计、施工。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看待的下水道•人意识到了与供水系统同步建设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因此《胶澳发展备忘录》明确提出,“通过中央输水管道提供保证安全的优质饮水,扩建下水道网,以德国及清运中国人的垃圾等,都是面临的紧迫任务。”让我们来看看外国的地下心脏!!•与古人倡导的因势利导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崇尚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新建的城区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更强劲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库、水塘、护城河,也不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雨污分流•青岛污水治理专家、麦岛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师姜言正评价说,雨污分流的规划是非常先进的,修建单独的污水管道,进行分类处理和排放,保障雨水管道的畅通,尤其是100年前能意识到到这一点非常不易。“即便在今天,国内很多城市也做不到这一点。”•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般的快乐生活。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放的夜市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下水道,却是另外一番样子。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隐藏的魅力——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