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文通篇为同音字的趣文——整个文章中的汉字只允许采用同一个音,四声不限,标点不限,大多是文言,这样的文章叫做“同音文”。这种文体,最早源于民国语言大师赵元任。赵元任(1892~1982)祖籍江苏常州府阳湖县(现并入武进县),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之一。1892年出生于天津,曾用名宜重,后即废去,一直名号一致,亦未曾用过笔名,在国外发表论著则用R.R.Chao。1910年7月,清廷游美学务处在北京招考第二名被录取(这次招考共取正榜70名)。这批学子于同年8月赴美。赵元任入康奈尔学习数学。1914年获学士学位,再入该校哲学院研究一年,1915年考入哈佛大学,1918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他讲到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时,曾自编了一些单音故事,说明如果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人们可以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在给同学的一封信中说:“拼音文字是较便利的一种文字形式。汉字太繁难,目前只作简化改革,将来总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一些文人揣摩到最高领袖的战略设计,于是力倡文字改革,还建议把古代文献“译”成拼音,以解除小学生识数千汉字的痛苦。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老先生大不以为然,于是在1957年8月的《光明日报》戏写一文《施氏食狮史》的故事,并请日报的编辑部把故事写成拼音,这篇文言作品在阅读时并没有问题,但当用拼音朗读本作品时——问题便出现了,这是古文同音字太多的缘故。之后就再没有人建议用拼音来代替方块字了。因而有人说赵元任是反对拼音文字的。“提倡拼音和写这篇文章并不冲突。”在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作品《语文闲谈:续编(上册)》中谈到,赵元任是提倡拼音文字的,他戏作的《施氏食狮史》只是说明拼音文字只能用来书写现代口语,不能拼写文言,不能区分同音汉字。后来人们引用《施氏食狮史》作为否定拼音文字的资料,是否有悖赵元任之原意,则不得而知。《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赵元任所写的设限文章。全文共91字(连标题96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仅一个发音叙述一事。一、赵元任制赵元任大师同音文原作,惜多散佚。仅访得以下4篇。01、赵元任:《施氏食狮史》【原文】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白话】住在石头做的屋子里的姓施的诗人,喜欢狮子,发誓要吃十头狮子。姓施的常常到市集里看狮子十点钟,刚好十头狮子来到市集。这时,刚好姓施的(也)来到市集。姓施的看这十头狮子,仗著箭的力量,把这十头狮子射死了。姓施的收拾回这十头狮子,到石头做的屋子。石头屋子潮湿,姓施的命令侍者擦拭石屋子。石屋子擦(好了),姓施的开始尝试吃这十头狮子。吃的时候,才知道这十头狮子,实际上是十座石头做的狮子。试解释这件事。02、赵元任:《熙戏犀》1【原文】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白话】西溪的犀牛,喜欢玩耍,席熙每天带犀出去,席熙忙著细心帮犀牛洗澡,犀牛吸著溪水喷向席熙逗他,席熙笑嘻嘻让犀牛不要闹,可是犀牛乐此不疲,就爱嬉戏。03、赵元任:《弃妻遗姨》联上联:齐妻起棋,齐欺妻气,妻弃七棋。下联:伊姨移椅,伊倚姨疑,姨遗一椅。04、赵元任:《漪姨》【原文】漪姨倚椅,悒悒,疑异疫,宜诣毉。毉以宜以蚁胰毉姨。毉以亿弋弋亿蚁。亿蚁殪,蚁胰溢。毉以亿蚁溢胰毉姨,姨疫以毉。姨怡怡,以夷衣贻毉。毉衣夷衣,亦怡怡。噫!毉以蚁胰毉姨疫,亦异矣;姨以夷衣贻毉,亦益异已矣!【白话】(古时后有个皇后名)漪姨,(有一天)靠在椅子上,忧愁郁闷,(大家)怀疑她得了怪病,应早去医治。医生认为应该用蚂蚁的胰线分泌的液体(类今之胰岛素)来治疗她的病。(于是就)杀死了上亿只的蚂蚁提取胰液,来治疗漪姨的病,(结果)漪姨的病被治好了。她很高兴(于是)她就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