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科学教学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摘要: 新时期的素养教育就是通过学科的学习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主动探究习惯的培育、、动手动脑习惯的培育、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的培育、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的培育等四个方面就在科学教学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科学教学;培育;良好习惯 素养教育教学给老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在教学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笔者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谈一下在科学教学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动探究习惯的培育 新时期的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和个性特点,但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为此老师要借助于科学课的学习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遇到问题时问题,改掉在家问父母、学校问老师的习惯,不再依赖老师、父母,而是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中遇到“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等问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可以游离于学生之外不管不问,而是适时的加以指导,做到助推剂的作用。长此以往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老师再布置问题或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 2动手动脑习惯的培育 小学科学新课标要求老师在上上课时引导学生“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体验问题。在“做”中感悟问题,然后进行动脑学习。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喧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在学习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