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一)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对所有施工用的测量仪器,要按计量要求定期到指定单位进行校定,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仪器误差过大,立即送去修理,并重新校定,精度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2.对设计单位交给的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要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设计单位及现场监理工程师。3.施工基线、水准点、测量控制点,应定期半月校核一次。各项目开工前,校核所有的测量控制点,并加强做好保护。4.施工前认真阅读有关设计图纸,钻孔桩在正式开钻前,技术人员逐一核对桩位平面坐标,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桩位的放样定位,并用钢尺对所放桩位各个方向进行丈量校核。5.在施工前对桩位地面标高进行复测,若复测结果与设计值有较大变化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以进行相应的设计高程调整。(二)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1.定位偏差控制定位准确,控制点设置牢固,不易损坏。护筒埋设周正,稳固,经复核后用粘土分层埋实,控制偏差≤50㎜。孔就位前孔径应请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核验收。孔就位准确,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20㎜。2.钻孔垂直度控制机安装准确、稳固成孔钻进中随时检查,使钻塔天车滑轮与转盘中心和孔口始终保持在同一垂线上。加重钻杆,保证钻杆在悬吊状态工作。软、硬地层控制挖掘进尺速度和转速。3.直径控制⑴设计桩径合理选择钻头直径,经过1~2根桩同灌注量进行调整,确保充盈系数在1.05~1.25之间。⑵地层合理选择规程参数,防止钻头晃动造成超径;钻头磨损及时修复。⑶泥浆比重在钻进工程中一般控制在1.15~1.25,在粉细砂层可到1.35,防止坍孔超径或比重过小而缩径。终孔后再逐步调小到规范允许值。⑷防止桩孔相互影响,相邻间净距小于2倍桩径者,在相邻桩浇注完毕10~12小时,即砼凝固后再钻进成孔。4.钻孔控制⑴钻孔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缩颈、塌孔,钻孔到位后,应及时清孔并灌注混凝土,并控制好桩底沉淀厚度。当地质条件与地质钻探报告相异时,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协调解决。⑵一次清孔:终孔后将钻具提离孔底0.1~0.3m,悬空慢转进行第一次清孔,逐渐调整泥浆比重到1.03~1.1。⑶二次清孔: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必须检查泥浆各项指标,如泥浆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必须进行二次清孔,且经监理人员验收,测得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灌注桩砼,二次清孔结束后必须在30分钟内开始灌注。5.钢筋笼制作与吊放注意事项⑴钢筋的种类、钢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质保书和材质试验报告,并作螺纹接头强度试验。⑵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经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下孔内。保护层厚度用圆砼块保证,在每节笼接头处四周均匀布置。用4Φ28作吊筋下笼,吊筋长度精确计算保证钢笼位置准确。⑶钢筋笼采用分段加工,掉放时接长,钢筋笼主筋的接长宜采用机械接长,接头位置应满足规范要求。每根桩的钢筋笼接长次数尽量减少,钢筋笼安置应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确保钢筋笼准确就位,钢筋笼就位后应做可靠的固定,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6.水下砼灌注成桩质量⑴砼强度等级水下C30,下入孔内的导管必须圆直光滑,密封圈完好,无漏水现象。隔水塞大小适宜,既能隔离泥浆又能在管内移动自如。⑵砼灌注前必须经测定沉淤厚度和泥浆性能合格,并经现场监理认可后才能开始。第一车砼(至少6立方)尽可能依次倒完。⑶桩砼浇注应保证连续不断的进行,加强与砼供应站的联系,严禁导管提离砼造成断桩。⑷浇注中保证导管在砼内埋探不小于2m不宜大于6m,砼面上是到钢筋笼底部应勤提勤拆卸导管,防止钢筋笼上浮。浇注过程中严禁导管提离砼面造成断桩。⑸按规定做好砼试块,认真养护及时送实验室。及时清洗拆卸的导管,防止砼在管壁内凝结造成下一次堵管事故。(三)墩台身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承台施工前必须对钻孔桩进行破桩头处理,且不应损伤桩身混凝土和钢筋,以保证桩基与承台的连接。2.承台施工时应注意混凝土在高温季节施工时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问题,并注意预埋墩身钢筋的位置和间距。3.桥墩施工前仔细核对桥墩编号、尺寸、标高等,尤其是对支座、箱梁底板等尺寸进行一一核对,如有误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墩柱较高处施工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