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素养教育平台登录 渗透环境教育,为素养教育开辟新的途径 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证明:要推动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有效、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目的,就是为了开辟一条素养教育的新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理念,提出了“具有关怀、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育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进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育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自觉性。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逐渐培育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 1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是生物老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里,我谨就教学的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将环保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案,并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纳相应灵活的形式,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1.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环保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环境保护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有“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章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环保教育。 2.适当拓展教材增进环保意识。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第 2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适当地拓展,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广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我们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 2292m3,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打肥皂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这样既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了解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的常识。 3.组织讨论强化环保意识。思考,可以积蓄讨论的热情;讨论,是推动思考的积极因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可以设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