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消费信贷思想及现实指导意义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消费信贷还处于萌芽或初步发展阶段,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对消费信贷做专门的介绍和研究。尽管没有系统的论述 , 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7-1858 年草稿 ) 、《资本论》等著作中 , 马克思在论述消费理论和信用理论时, 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背景下的消费信贷, 阐述了他的消费信贷思想。一、马克思关于消费信贷的核心思想( 一) 关于消费信贷的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信用时指出,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已经产生了赊销商品的信用关系, 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 随着大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信用 ( 当然包括在此基础上的消费信贷) 才得到广泛发展 , “它的发展必然是同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并行的”① , “随着商业和只是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 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遍化、发展”②。也就是说, 信用 ( 包括消费信贷 ) 是大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分析信用产生发展的原因时指出,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 信用制度也同时发展起来。资本家还不能在自己企业中使用的货币资本 , 会被别人使用 , 而他从别人那里得到利息。对他来说 , 这种货币资本是作为特殊意义上的货币资本, 也就是作为一种与生产资本不同的资本执行着职能”③。也就是说, 信用也是大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分析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作用的同时 , 马克思还分析了信用用于消费的情况, 指出消费信贷的出现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马克思引用沙•科克兰《工业信贷和工业银行》的论述, 指出“信用就是这样一步步展开 , 由一个人到另一个人, 一直到消费者。 ⋯⋯正是这种互相借贷的增加和发展 , 构成信用的发展 ; 这是信用的威力的真正根源”④。( 二) 关于消费信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消费信贷能够加速商品流通, 首先有利于实现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从而加快资本周转。他指出“信用制度, 和商业资本一样 , 对单个资本家来说 , 会使周转发生变化。按社会规模来说 , 信用制度只有在不仅加速生产, 而且也加速消费的情况下 , 才会使周转发生变化”⑤。其次 , 马克思还揭示了消费信贷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指出“就货币对资本的转移起中介作用来说 , ⋯⋯它也可以在商人和消费者之间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 只要出现信贷 , 从而收入可以先被消费, 后被支...